“希望龐祭酒不負鳳雛之名。”朱然想起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聲輕笑。作為吳王身邊的將,朱然對龐統一直很好奇。大王以烈火鳳凰為號,龐統卻以鳳雛為號,難免會讓人聯想到什麽。不過龐統是孫策第一個侍從,他們之間的情義的確不是其他人能夠相提並論的。

    龐統這次設計的作戰方案就很有吳王的風格。看似大膽,偏偏又精致之極,剛提出來的時候,沈友、徐琨兩個都督都不讚同,覺得這個方案過於冒險,隻有他見獵心喜,立刻表示讚同,並主動承擔了任務中最危險的部分——守高唐。

    ——

    劉備深入濟南之後,袁譚隨即包圍了高唐城,十萬大軍將高唐城圍得水泄不通。

    沮授的計劃是不管劉備能不能成功,先取高唐城,解決後顧之憂。高唐臨河,將來黃河複通,從冀州來的糧草、輜重從高唐渡河最方便,絕不能控製在朱然的手鄭當然,他並不反對將高唐作為誘餌,逼著徐琨、沈友甚至孫策本人千裏迢迢地趕來救援。

    所以,袁譚一邊下令打造軍械,做攻城前的準備,一邊命人挖壕營塹,做好阻擊援軍的準備。考慮到麾下由各家部曲組成的將士不少,戰鬥力不高,他還想利用攻擊高唐來練兵,訓練這些部曲兵的攻城技巧。他麾下的精兵就是在涿郡與劉備作戰時練出來的。實踐證明,練與不練,區別很大。

    數日之後,劉備傳來消息。他一路進兵很順利,在逢紀的協助下,青州的世家、豪強也很配合,不僅為他提供了糧草、給養,讓他的部下進塢堡、莊園休息,還派人為他帶路,打探消息,意外隻有一個:沈友並沒有出兵增援曆城的意思,他還在臨淄,其他諸縣都放棄了,連守卒都沒幾個人。

    濟南的情況也差不多,徐琨固守曆城,有江東兵五六千人,再加上郡兵兩兩多人,守衛森嚴。

    當然,諸縣的糧倉也是空的。據秋收之後不久,徐琨、沈友就下令各縣將收上來的糧食送到曆城、臨淄,不久前又一次將諸縣糧倉裏的存糧收刮一空,現在這兩個城中至少儲備了能吃兩年的糧食,擺明了就是要死守兩城。

    劉備隻有騎兵,不能攻城。臨淄離高唐已經超過三百裏,沈友不出城,再向東就沒有意義,而且臨淄以東河流縱橫,對騎兵行軍也不方便。因此,劉備提出一個建議,希望袁譚授權他就地征發步卒,集結各郡國世家的部曲,包圍臨淄。

    袁譚反複考慮後,否決了劉備的建議,要求他保持移動狀態,防止孫策或其他人從東萊登陸,或由徐州北上,至於攻取三城的任務,由他率領的步卒來完成。青州世家的部曲能守城,未必能攻城,他們的戰鬥力堪憂,倉促上陣,隻會徒增傷亡。

    隨後,袁譚下令強攻高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