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越過易水,進入冀州的那一刻,他的行蹤就一直在袁譚的注視之下。袁譚每都會收到幾份報告,對劉備見過哪些人,去過哪些地方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得知劉備拒絕了沿途的宴請,袁譚就覺得有些異樣。劉備貪圖享受是出了名的,當初爭奪涿郡時,劉備曾經搶劫過家鄉人,現在居然一反常態,以禮自守,多少有些意外。

    真正讓袁譚後悔的還是牽眨劉備特地在安平觀津停留了一,讓牽招祭祖會友,而牽招又引同門史路等人入幕,這無異於在挖他的牆角。史路等人算不上俊傑,影響卻很不好。當初同意牽招去幽州就是一個權宜之計,隻是想和平解決涿郡的爭端,顧全牽招與劉備的交情,沒想到牽招居然死心塌地的為劉備效勞,還推薦史路等人輔佐劉備。

    袁譚對劉備又多了三分警惕。他有一種預感,他固然不是當初初任兗州刺史的他,如今的劉備也不是他當初認識的劉備,兩人都有類似的經曆,都被孫策俘虜過,但劉備曾在孫策麾下任職,近距離的接觸孫策的練兵、用兵之法,受益可能比他還多。

    更何況他與孫策的關係曖昧難明,不清是敵是友。他率萬騎來助陣,誰知道是助誰的陣?

    袁譚將自己的擔心對郭圖、沮授了,郭圖、沮授都有同樣的感覺,但他們比較淡定。郭圖,劉備出身卑微,反複無常,又善於作偽,冒充宗室欺騙無知庶民,到處招搖,這種人原本就不可信。你應該像孫策一樣,用之而不信之,不要奢望能感化他,將他變成自己的下屬。

    這種人是梟雄。永遠不可能真正忠於別人,他們隻會忠於自己。信任他們的人都會遭到背叛,公孫瓚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也曾經是。君子不二過,這種錯誤犯一次就夠了,千萬不能重蹈覆轍。

    袁譚唯唯諾諾,躬身受教。

    沮授不是郭圖,不能像郭圖那樣教訓袁譚,他反過來安慰袁譚。正因為劉備唯利是圖,不講道義,事情反而簡單,以利誘之,以害迫之便是。劉備為什麽來?是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孫策獨霸下。太史慈已經控製了半個幽州,劉備如果不奮起一擊,遲早會失去整個幽州,重新成為孫策的俘虜。

    孫策當初是怎麽對待劉備的?豫州兵曹從事。這是重視劉備嗎?劉備後來離開孫策,與其是主動的,不如是無奈之舉。如果孫策獨霸下,劉備絕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劉備率萬騎而來,步卒一個未動,又調他麾下最善戰的關羽坐鎮涿郡,自然是對冀州抱有戒心。雙方心照不宣,先解決孫策再,將來再一決雌雄。所以合作是要合作的,防範也是必要的,控製劉備最好的辦法就是糧草。一萬騎兵的糧草是一個大數字,他既不能從幽州運來,又不能就地自籌,隻能依靠冀州。控製了糧草的供應,就是扼住了劉備的喉嚨,不用擔心他會突然反目。

    袁譚深以為然。

    得知劉備即將到達,袁譚親自出迎。為了安全起見,他將已經獨領騎兵的張合調了回來,任親衛騎。張合率領的大戟士在袁紹時代就是親衛,如今又做了袁譚的親衛,隻不過官職不同,手下的兵力也翻了好幾倍,除了近千大戟士之外,還有以遊俠兒為主組成的義從營,總兵力在將近一萬,而且裝備齊全,是袁譚麾下當之無愧的精銳之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