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溫服了董越,迅速將消息傳回潼關大營。他沒有賈詡有觀望之心,隻賈詡身體不好,需要休養。子接到消息後,倒也沒想太多。他本來也沒太指望賈詡入朝,賈詡還有些情緒,不能著急,等一段時間也許就好了。不過賈詡交出並州,目的也達到了大半。

    子和劉曄、楊阜等人商量並州人選,結果又發生了分歧。

    楊阜希望由閻溫出任並州刺史,理由有兩個:一是閻溫與賈詡有舊,和董越相處也不錯,由他擔任並州刺史,可以安撫董越,至於引起董越猜忌;二是閻溫在涼州刺史府做過別駕,有行政經驗,現在又服董越支持朝廷,有功當賞,出任並州刺史合情合理。

    劉曄則提醒楊阜,閻溫的確是個合適的人選,但朝政需要平衡。並州人與涼州人有分歧也不是一兩的事,涼州人有功當賞,並州饒情緒也要照顧,要不然矛盾激化,對朝廷不利,對涼州人也不利。

    子這次聽取了劉曄的建議,任命偏將軍王服領並州刺史,即刻赴任。

    為了撫尉賈詡和董越,子隨即又下詔,賈詡增邑二百,合前共五百戶。又拜董越為臨洮侯,食邑五百戶,遷鎮北將軍,領河東太守。

    ——

    搞定了河東,關中暫時解除了兩麵受敵的危險,子鬆了一口氣,隨即與眾臣商量如何反擊。

    這顯然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弘農與潼關原本是一體的,都是古桃林塞的一部分,弘農(古函穀關)是東端出口,潼關則是西端門戶,兩關之間就是桃林塞,不是高塬就是山地,兵力很難展開。況且江東軍擅長山地戰也是出了名的,在這樣的地形和魯肅爭雄,誰都沒信心。一旦不慎,被魯肅打個伏擊,隻怕所剩無幾的士氣會全部崩潰。

    經過反複商量,劉曄擬定了一個計劃:子率主力與魯肅對峙,迫使魯肅滯留弘農,然後要求袁譚出兵河內。魯肅的主力在弘農、陝縣一帶,河南空虛,如果袁譚出兵,很容易攻入河南,切斷魯肅的退路,形成包圍之勢。如果孫策引兵來援,南陽的兵力就會減少,黃忠沒有了後應,進攻的勢頭也會放緩。

    河南是下之中,又是舊京。袁譚一度攻進河南,收複洛陽,但旋即又被魯肅奪了回去。此次進兵,如果子能夠親自收複洛陽,對人心士氣也是一個鼓舞。況且河南比南陽更適合騎兵作戰,在河南決戰更有利於擁有並涼精騎的朝廷。

    子派人送出詔書,隨即向湖縣進兵,擺出主動進攻的架勢。他還沒趕到湖縣,斥候送來消息,魯肅本人回陝縣去了,留守弘農的叫蔣欽,兵力也不多,隻有兩千餘人。

    子且喜且怒。喜的是安撫河東的策略起了作用,魯肅將防禦的重點放在了陝縣。怒的是魯肅根本沒把朝廷放在眼裏,隻派一個偏將鎮定弘農,區區兩千人而已。

    劉曄隨即提醒子,蔣欽不是普通偏將,他是孫策身邊的侍從之一,可以算是孫策一手培養起來的親信,當初在潁川,就是他和另一個叫呂蒙的年青將領挫敗了麹義和荀衍所領的先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