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堅壽率部趕到潼關,見關城依舊,算是鬆了半口氣。

    潼關未失,關中的東大門就算守住了,至少魯肅不能長驅直入。但他還不敢掉以輕心,如果不能保住弘農,關中都不算真正的安全。江東的水師優勢明顯,繞過潼關,進入關中並不是問題。

    可是皇甫堅壽並不著急。他不認為魯肅能強攻弘農。弘農易守難攻,關前狹窄,兵力無法展開,也無法安置大型攻城器械,僅憑雲梯蟻附是不太可能的。對付這種要塞,通常的辦法就是圍困,等城中糧絕,而不是強攻。傅允準備充分,城中積糧足以讓他守兩三個月。

    張遼委婉的表示了不同意見。在吳國的九都督之中,魯肅位列第五,不算突出,但孫策將他安排在形勢錯綜複雜的洛陽,服他有一定的能力,可以應付複雜的局麵,絕非顢頇之輩。深入弘農,三方對峙,以少擊多,還將身後暴露給荀衍,這麽危險的局麵他不可能沒有準備。按照常理論,就算他不肯放棄到手的戰果,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也不會貪圖弘農,造成無謂的傷亡。既然他兵臨城下,明他有強攻弘農的可能,不能不防。萬一弘農失守,傅允陣亡,而我們到了潼關卻按兵不動,恐怕無法向陛下交待。

    皇甫堅壽覺得張遼所言有道理。雖然張遼是並州人,他是涼州人,但他對張遼印象不錯,剛到而立之年的張遼不僅驍勇,而且穩重,與其他並州人完全不同。這幾年做執金吾司馬負責長安治安的成績有目共睹,在百姓中口碑也不錯,朝中不少大臣對他讚不絕口,荀彧就對他很看重。他隨即委托張遼負責偵察。張遼掌騎,行動迅速,武力又高,打探消息最合適不過。

    張遼接受了任務,隨即率部出城,將麾下騎士以伍為單位,接力傳遞消息。一旦有情況,能夠迅速傳回潼關,通知皇甫堅壽。

    張遼帶著數十騎走在最前麵,在柏穀亭被徐盛、蔣欽截住了。

    徐盛、蔣欽奉命攻取湖縣,截擊潼關方向來的援軍,掩護魯肅攻擊弘農。湖縣不算要塞,卻也不易攻打,建在兩穀之間,一座高塬之上。徐盛剛剛做好攻擊的準備,就收到了朝廷的援軍趕到潼關的消息。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放棄了攻城的計劃,退守城東的柏穀水。湖縣的得失影響不了大局,他們的任務就是阻擊援兵。

    見徐盛攔路,張遼心中不安。如果魯肅沒有強攻弘農的打算,就沒必要在這裏安排人阻擊。他不知道魯肅哪來的信心,但他不敢掉以輕心。自從南陽戰敗,這些年他一直關注孫策的每一場戰事,見識了太多看似不可能的事。他命人回報皇甫堅壽,又在幾個本地向導的幫助下,棄馬登山,到弘農城附近打探情況。

    張遼趕到衡嶺的時候,剛麻麻亮,朝陽還沒升起,弘農城的南門、北門都被圍住了,東門的燭水上也有木筏,近萬將士已經列好了陣,城南、城北各有三千餘人。在點點火光的映襯下,大量的木製射台推到城下,兩側的山坡上也有了望的士卒,隱約還能看到一些身影,應該是進行壓製狙擊的強弩手。

    張遼仔細看了一遍,心中更加不安。僅從陣勢而言,城內外的差距就不。江東軍沒有地利,陣法安排卻非常精密,幾乎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了極致。相比之下,城上的防守就有些散亂了,雖然城牆上站滿了人,弓弩手、刀盾手也在位置上,但他們未免過於放鬆,讓人覺得徒有其形,並沒有真正做好惡戰的準備。也許在他們看來,己方優勢明顯,對方根本不會真的攻城,就算攻城也是自找沒趣。

    城樓之上,張遼看到了兩張大案,那裏是大將坐鎮指揮位置,現在卻沒有人。

    輕敵是兵家大忌。張遼不熟悉傅允,但他知道傅允的兄長傅巽,那是一個博學名士,尤其擅長識人辨才,卻不擅長軍事,如果傅允也是如此,弘農可能有危險。

    張遼一邊觀察四周,一邊派人回去通知皇甫堅壽。消息傳回潼關至少需要一,也許需要兩,希望傅允能堅持到皇甫堅壽趕到,也希望皇甫堅壽不要遲疑,能迅速擊破阻擊,趕到弘農城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