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在南山修史,與長安城離得較遠,閑得生蛆,接到子的詔書才知道長安發生了這麽多事,頓時滿血複活,精神抖擻,第二一早趕回長安,先入宮拜見子,隨即又來到尚書台,與荀彧共商大計。≦看 最 新≧≦章 節≧≦百 度≧ ≦搜 索≧ ≦ 品 ≧≦ 書 ≧≦ 網 ≧

    荀彧將公務交給衛覬,帶著孔融、禰衡出了宮。他由未央宮東門出來,馬車沿著章台街向北,又轉藳街,從大將軍府前門經過,卻未停留,徑直向前駛去。孔融本以為荀彧是帶他去見楊修,見他過門而不入,大『惑』不解。

    “若,你這是去哪兒?”

    荀彧擺擺手,示意孔融別急。“來得這麽急,還沒吃午飯吧?”

    不還好,荀彧一提午飯的事,孔融的肚子立刻咕咕的叫了兩聲,轉怒為喜。“請我吃飯?這還差不多,南山冷清,飲食寡淡,我都記不得次痛飲是什麽時候了。為什麽不去大將軍府?如今最有錢的是大將軍,楊德祖算要與我打筆戰,一頓酒總是要管的。”

    “酒肯定有,但你未必有心情喝。”荀彧拿出一疊報紙,分給孔融和禰衡。“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你們先看看楊德祖的章,了解一下對手。舉兄,今日之楊德祖可不是昔日少年,他在吳王麾下任職六年有餘,深受吳王影響,不可視。”

    事關筆戰,孔融、禰衡不敢大意,接過報紙看了起來。他們都是讀書極快的人,手不停翻,一目數行,片刻功夫將幾篇章讀完,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苦笑。禰衡咂了咂嘴。“楊德祖在江東呆了幾年,頗有王仲任(王充)之風啊。”

    荀彧笑而不語。他知道孔融、禰衡在南山清閑,不會不讀相關的書籍,尤其是《論衡》這樣的書。起來,楊修的風的確近似《論衡》,一是論理嚴密,二是目無聖賢。

    前者使《論衡》為學者稱道,蔡邕逃亡江湖十餘年後,回到京師時談論功力大漲,所向披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得了什麽秘笈,直到《論衡》印行下,他們才恍然大悟。後者讓士大夫對《論衡》深惡痛絕,蔡邕不敢公布《論衡》,也與此有關。

    楊修的幾篇章也是如此。論理以事實為依據,並附有大量的數據計算。很多事公公有理,婆婆有理,攪纏不清,可是用數據來話能一目了然。如分析大漢這百餘年的土地兼並,楊修把人口、土地數量和皇室、宗室、官員、士大夫的例一一列出,事情一清二楚了,造成經濟崩潰的原因是皇室、官員、士大夫的莊園占有了大量的耕地,卻不用繳稅,皇家財政無法支撐。在這其,殉固然難辭其咎,可是與大量的士大夫相,殉所占的例非常有限,數量龐大的世家、豪強才是罪魁禍首。

    楊修分析這件事的目的不是為殉翻案,而是為了明孫策為什麽要奪取世家的土地,又為什麽要建木學堂、本草堂,鼓勵讀書人從工、學醫,但客觀卻打了士大夫——尤其是黨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偏偏這些數字不是從宮秘檔裏摘出來的,是從地方數據而來——如黨饒大本營豫州,他在孫策身邊做主簿時,正是孫策整治豫州世家的時候,大量的數據都經過他的手,件件有據可查,即使是推理也有據可依,讓人無從反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