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到底一句話:該給朝廷的錢糧都花光了,大將軍還欠了一筆新債。這都是為朝廷作戰,朝廷是不是幫著解決一下?如今荊州民怨沸騰,大將軍有些控製不住了。

    楊修完,獻報紙、傳單數十份。

    子本來還有些暗喜,看完這些報紙、傳單,臉『色』頓時尷尬無。這些民怨不是衝著孫策,而是衝著朝廷來的。如果隻是報怨還好辦,反正朝廷聽不到,可是百姓請願殺徐榮、張遼,為南鄉、順陽的百姓報仇,這有點難辦了。

    子有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的感覺。早知如此,今不該來。

    楊修隨即又告訴子一個消息:南鄉、順陽的百姓代表正在趕來長安的路,他們打算到北闕書,請求子斬殺徐榮、張遼,為枉死的百姓升冤。大將軍要求他負責這些百姓的安全,但大將軍府沒有衛士,他想請陛下安排一些人保護。

    子越聽越不安,不敢再坐,誰知道楊修還會提出什麽樣的要求?他匆匆起身。楊修送他到門口,又拽著子的袖子追問道:“陛下,朝廷之前下詔要求各州征發衛士,大將軍已經準備好了三千精兵,隨時可以入京,朝廷什麽時候下詔?還有,吳王明年是否需要來朝?他有很多話要對陛下呢。”

    子掙脫楊修,落荒而逃。

    ——

    子回到宮,定了定神,越想越頭疼。

    孫策的貢品是到了長安,與他隻隔一條藳街,但能不能真到他手裏卻是一個問題。楊修的意思很明白,朝廷如果不按孫策的要求斬殺徐榮、張遼,那他得到的不是貢品,而是赴闕喊冤的百姓。

    徐榮成了麻煩。

    子不敢怠慢,隨即讓人請來荀彧。荀彧哭笑不得,卻又不好責備子。他知道子急了,也低估了楊修的狡猾。他隻知道楊家四世三公,卻不想想楊修身還有一半袁家的血脈。況且他從出仕起在孫策身邊,認同的是孫策的那一套施政理念,在他心裏,大漢的命總該終結了,剩下的隻是如何終結的問題,和他商量不是自找沒趣麽。

    子還是太年輕,太真,高估了朝廷的號召力。

    荀彧關注的重點不是楊修的態度,他關注的是曹『操』進攻荊州帶來的後果。不管曹『操』願不願意,自從他攻占巫縣後,他與孫策之間的戰事已經箭在弦,不得不發。三峽雖然風平浪靜,沔水流域卻開戰了,黃忠率領一萬多人進入漢,包圍房陵,已經有三個多月了。

    吳懿隻向曹『操』負責,不向朝廷匯報任何消息,荀彧所得的消息來自於秘書台,劉曄派出不少細作打聽漢的戰報,但路途遙遠,又因為身份不便暴『露』,消息的滯後非常明顯,到目前為止,他收到的消息還是一個月以前的,黃忠有沒有取得新的進展,朝廷並不清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