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義不服,又派出一批信使,人數更多,分頭出城。為了確保有人能突出重圍,許義還派出三十名部曲,分作三組,每組十人,從不同的方向突圍。斥候通常是以伍為單位,五人一組,他派十名部曲同行,算遇到黃忠派出的斥候也應該有突圍的機會。

    但是很遺憾,沒到三時間,這三組部曲被送了回來。因為目標大,他們被發現的時間更短,很快被對方圍住了。荊州軍行動迅速,配合默契,而且擅長弓弩,精通伏擊,他們莫名其妙了埋伏,還沒發現對手被撂倒了一大半。

    許義傻眼了。黃忠的部下是怎麽訓練的,怎麽山民還山民?

    ——

    “讀書人,不能惹。”李嚴搖了搖頭,咂了咂嘴。

    黃忠心裏歡喜。一向自負的李嚴能出這樣的話,明徐庶真的給他帶來了壓力。徐庶也的確有一套,三部斥候營集使用,統一調度,將整個房陵圍得死死的,有明哨,有暗哨,有固定哨,有遊動哨,一方有警,至少有三組人馬可以趕往增援,確保既有兵力優勢,又能互相配合,讓對方『插』翅難飛。

    不僅如此,徐庶還擅長審問。他隻要掃一眼,隨便問幾句,知道哪個俘虜更容易突破,哪個俘虜嘴硬,然後快刀斬『亂』麻,嘴硬的直接砍了,剩下的嚇都嚇傻了,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交待得清清楚楚。徐庶按照審問結果,在地圖標出其他饒可能路線,重點布防。

    幾下來,許義派出城的斥候無一漏。

    雖有徐晃提供的情報做基礎,但徐庶從俘虜口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短短幾時間,他對房陵周邊的形勢已經了如指掌,隻怕徐晃看到了也要讚一聲高明。

    “正方,讀書還是有用的。你還年輕,不要浪費光陰,有時間還是多讀些書。你最近有點驕傲,不像以前那樣好學了。徐元直有才,難怪當初大王一眼相了他,你要向他多學習。講武堂傳授的都是兵法基礎,隻能讓你不犯大錯,規矩,你要想成為名將,還要自己下苦功。”

    李嚴尷尬的撓撓頭。“都督,他可是做過刺客的,這打探消息、審問俘虜的手段我可不。再了,這讀書饒腸子彎彎繞,我哪學得來。”

    黃忠圍著沙盤來回轉了兩圈,沉『吟』片刻。“正方,大王從襄陽起家,南陽是他掌握的第一個郡,也是新政開始的地方,他對南陽期望甚厚,對你也有栽培之意。但是你也要看到,大王身邊人才濟濟,前有張相、虞相、郭祭酒這樣的英才名士,後有龐士元、諸葛孔明這樣的才少年,你如果裹足不前,遇到超過自己的人不是虛心請教,而是冷言冷語,十年以後,如何與他們競爭。滿招損,謙受益,豈是虛言哉?”

    李嚴麵紅耳赤,躬身受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