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孫策和張紘走來,這些遊人紛紛起身行禮。孫策放眼看去,大多是熟臉,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叫出名字,卻知道不是普通百姓,頻頻點頭致意。看到幾個少年聚在一起搖頭晃腦的『吟』詩,還停下來看了一會。那些少年既興奮又緊張,紛紛向孫策請教作詩的訣竅,卻不敢將詩稿拿過來給孫策看。孫策討了兩篇來看,啞然失笑,原來他們做的是情詩,不知道看中了哪位春遊的少女,想做首詩表白,卻又怕丟臉,聚在一起互相探討揣摩。紙上墨跡縱橫,充斥著美人、香草,幾句詩改了又改,已經看不出原本模樣。

    看到他們,孫策不由得想起自己的青蔥歲月,想當年也是這般的青澀而『騷』氣蓬勃,為賦新詞強愁。

    走到泉邊,孫家子弟已經占了一片最好的地方,孫翊不知道哪兒去了,孫尚香和一群羽林衛正在一旁比『射』,旁邊圍了一群少男少女,孫匡席地而坐,正伏案疾書,孫朗伏在一旁,兩個腦袋靠在一起。孫策走來,兩人也沒注意,兀自入神。

    孫策探頭一看,見孫朗手裏拿著兩片葉子,孫匡則在紙上作畫,將葉子的形狀描繪下來,旁邊已經有了一頁稿子,有圖有文,筆法純熟自如,看起來不是第一次。孫策拿起看了看,很是滿意。

    “這是作什麽用?”

    聽到孫策的聲音,孫朗、孫匡抬起頭,仰起臉,『露』出燦爛的笑容。“王兄,我們要做一篇《吳都賦》。”孫匡道。

    “作賦?”孫策抖抖手中的畫稿。“那怎麽畫上了?”

    “作賦要鋪陳景物,自然要先搞清楚都城附近都有些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孫匡一本正經地道:“我已經收集了一百多種了。”

    孫策啞然失笑。漢賦是講究鋪陳,以辭藻華麗著稱。漢末五言詩已經興起,但賦的地位還很高。孫匡是孫家子弟中最喜歡讀書的,有這樣的誌向也很正常。不過孫策對賦不太感興趣,對孫匡收集的資料倒是感興趣,這簡直是一部風物誌啊。

    “多收集一些。”孫策『摸』『摸』孫匡的腦袋。“賦可以慢慢作,到時候將這些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的圖譜結集成冊,印出來,也是不錯的。十歲之前出專著,你是我們孫家當之無愧的讀書種子。”

    “這個……還能出書?”孫匡很意外。

    “當然可以。”孫策又看了一會,越看越覺得孫匡畫得不錯。“你跟誰學的畫?張公嗎?”

    “主要是和張公學的,去年遇見趙公,蒙他指點正途,前些又承蔡公不棄,指點了一些筆法。”

    孫策連連點頭。張昭的書法不錯,沒想到他還會做畫。趙岐善畫,他倒是清楚的,至於蔡邕,那就更不用了,十項全能,好像除了生孩子,就沒有他不會的學問。蔡琰得他真傳,手繪的『插』圖堪稱神品,就算是唐伯虎看到了也會視若珍寶。有這幾位大家指點,孫匡的繪藝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喜歡畫畫?”

    “喜歡。”孫匡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吐了吐舌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