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他們談了很長那個時間,東升匆匆走了,盧琳向門口看了看,輕輕的拉開抽屜,五萬塊錢呢,他眼睛一亮,心頭一陣竊喜,他的話使他放心,看來除了他誰都不會知道,難道他是給自己的?這個東升不簡單啊。他打開保險櫃把錢放了進去,鎖好了,瞅了瞅,把鑰匙掛在了腰上,坐下來,長出了口氣,錢使他心情興奮,又拿起電話給信用社打電話。

    東升住進了農藥廠,他沒有像別的領導上任一樣先開會,而是深入車間了解情況,在維修車間,他還主動當小工,和職工同吃同住同工作。都知道他是新來的廠長,看他並沒有一點官架子,穿的也很隨便,對誰也是和藹可親,又很善談,講笑話的高手,還很虛心,不懂得就請教,特別是生產工藝流程,他問的很仔細,學的很認真,把關鍵環節還記在小本上。看他為人和善,他問點什麽,不管問誰,都很願意和他說,當然也免不了發發牢騷,東升卻聽得津津有味,他知道,職工的牢騷正是廠子存在問題的症結。

    一個星期的時間,對於農藥廠存在的問題,東升已經了然在胸,整改的措施也做到了心中有數。要使農藥廠盡快走上正軌,主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盡快恢複生產;二是新產品的開發;三是銷售,市場開發和占有率,這也是最主要的,外地市場的開發先緩一緩,現在主要是本地市場的開發,他連續三天走在田間地頭,問農民需要什麽藥,治什麽蟲,那種藥用量最大等。心中有了數,回來對症下藥。

    可是,開發部的李敏已經走了一個多月了,她是化工業的本科生,也是農藥廠開發部唯一的科研人員,剛來了一年多,看來對農藥廠失望了,另謀高就去了。汪主任和他說,李敏很早就提出了辭職,崔廠長為了留住她就是不給她簽字,還扣了她半年的工資,她的檔案及糧油關係也扣著。“能聯係上她嗎?”高東升問。汪主任搖搖頭,“她臨走誰也沒告訴,背著行李就走了,不過,我想她一定會回來的,因為她不管走到哪裏也得回來轉關係。”東升點點頭。

    一個星期後,職工的工資全發了,誰也不再發牢騷,也就按部就班的上班了,農藥廠很快恢複了生產。他進廠第一個會議是為推銷員開得,並製定了獎勵政策,簽訂了推銷合同。所有人對於他的來曆都清楚,對他也特別信任,工作上有了信心。兩個月後,廠裏見了效益,銷售收入達到了二百萬元。為了籠絡民心,聚民氣,東升不聲不響的進行了工資改革,平均每人每月長了一百五十塊錢,人均每月能領到五百塊錢,這在全縣來說,不管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單位,工資是最高的。當發工資的時候,人人都喜笑顏開,工作的勁頭更足了。

    民心聚起來了,完成了他改革的第一步。他知道,企業好不好,關鍵是管理,管理好職工並不難,難就難在對中層的管理,中層管理不好,就帶不出好的團隊,企業永遠也管不好。來廠這些日子,他對廠裏的所有中層他也了解透了,看資曆,重能力,論作為,這是他用人的標準。當然,對廠裏的工作是否熱心,對廠是否忠誠也是很關鍵的因素。能者上,庸者下,人事改革,他沒有大張旗鼓的進行而是今天換一個,明天換一個,很快的,一批能力強、業務棒、威望高的職工充實到了管理層,也有一批人被淘汰了下來,優化了管理層。特別是崔光遠在時的幾個副廠長也被免了,生產部主任汪明被提為生產廠長,因檢舉崔光遠而被他攆走的銷售科長張傑,他親自請回來被任命為銷售廠長,還卻一名廠長,那就是新產品開發的廠長,他心裏早有了人選,難聽點說,魚餌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魚兒上鉤了。

    企業追求最高利潤是目的,也是為了這個目的,還要企業文化來保障,他把孔夫子的“孝文化”引入了企業,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中,被人們所推崇,如果把對企業的孝能上升到對父母的孝一樣,那就是對企業最大的忠誠。他規劃著,對自己的這個大膽設想很興奮,這就是創新。一連幾天,他都在查閱關於這方麵的數據,正當他看得伏案入迷時,不時的,輕輕的敲門聲擾亂了他的思緒,他心裏雖然很煩氣,表麵上卻裝得很熱情,“進來”滿臉顏悅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