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隨著學院研究的展開,很多技術性的工作,都有留校的教師帶著技師和匠人們在做。

    要手藝貨,還是匠人們更擅長。

    麗塔現在畫的東西,正是方書安曾經過的三酸兩堿。

    真要是起來,不管在歐洲還是華夏,硫酸和硝酸的曆史都比較悠久。

    公元8世紀,黑衣大食煉丹家賈比爾通過幹餾硫酸亞鐵晶體得到硫酸。

    一些早期對化學有研究的人,如拉齊、賈比爾等,還寫了有關硫酸及與其相關的礦物質的分類名單。

    其他一些人,如伊本·西那醫師,則較為重視硫酸的種類以及它們在醫學上的價值。

    而發展到此時的歐洲,德意誌化學家將硫與硝酸鉀混合,蒸汽加熱製出硫酸,在這過程中,硝酸鉀分解並氧化硫令其成為能與水混合並變為硫酸的三氧化硫。

    所以,現在藥劑師和煉丹師們使用的硫酸,都是此法製成。

    而麗塔也了解過一些細節,大致知道,所以她的設計方案,也是用硫硝酸鉀法生產硫酸。

    按照麗塔的思路,沒有問題,隻是容器的選擇上,會有些不妥。

    “麗塔,據我所知,你選擇陶瓷反應罐,並不合適。你知道的,德意誌那些藥劑師使用的陶瓷罐,反應速度有限,生產硫酸的效率並不高。因為單個陶瓷罐的接觸麵積有限,並且散熱也不好,會有大量的酸霧無法沉降,影響反應效果。”

    硝化法製取硫酸,溫度是關鍵,必須要有溫度,才能方便反應進行。而同時,產物需要冷卻下來才可凝結成為產品。

    因此啊,此時的歐洲同行們,都沒有辦法大規模量產硫酸。

    麗塔給出的方法是用幾個陶瓷的反應罐串聯。整體思路沒問題,但是容器選擇不好。

    陶瓷雖然耐硫酸腐蝕,卻不利於散熱。

    所以啊,方書安根據後來的發展趨勢,提出來更換麗塔設計當中的反應罐。

    將陶瓷材質更換為金屬鉛,鉛耐硫酸腐蝕,並且具有相對陶瓷更好的散熱性,能夠兼顧防腐蝕和散熱的特性。

    按照方書安前世的了解,這樣的方法能製造出濃度為65%的硫酸,如果改良過後,多幾級反應,使其能製造出濃度高達78%的硫酸。

    並且,此時人們是不斷向其中添加硝酸鉀,認為硝酸鉀是消耗品。

    隻有明白了反應的本質之後,才清楚,氮氧化物不過是促進反應進行的過程,真正起到氧化作用的是氧氣。

    所以隻需要解決好氮氧化物氧化硫以後,繼續跟氧氣反應形成高價氮氧化物即可。

    此時,整個反應裏,硝酸鉀便是催化劑所用,那樣的話,生產成本便能夠大大減。

    想要再提高濃度,就需要進一步改善反應裝置,將現有的鉛室法改為塔式法或者是接觸法。

    那時候,能以更低成本製造出三氧化硫以及硫酸。

    而在華夏曆史上,在古代稀硫酸被稱為“綠礬油”。唐高宗時,煉丹家孤剛子在其所著《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九中就記載著“煉石膽取精華法”,即幹餾石膽而獲得硫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