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從前4個時就能從北京到南京,現在要10都辦不到。

    方書安問同行的老供奉,“以前下江南也是如此困難?”

    “正是,少爺,這都算是好的,若是連綿大雨,隻怕要在渡口登上十半月,也不是沒有可能。”

    “那運送肉禽的商船,豈不是都臭了?”方書安有些想不明白。

    難道,夏的時候,都不吃肉禽?

    “自古販肉不超過百裏,就算是鹹魚,也隻運幾百裏,也就是進貢的東西,才會六百裏加急,不然貴人們如何能吃的新鮮果菜?”

    “六百裏加急?”方書安想了想,隨即搖頭,六百裏加急,聽著熱鬧,運送到以後,不知道都顛簸成什麽樣。

    要想吃到新鮮的肉禽,果然是難事。

    不過,他想想後世的情況,隨即釋然。

    其實,整個華夏能吃上便宜的魚肉,也不過是二十來年的事情。

    記得在他時候,九十年代,身在沿海省份,距離海邊四百多裏的他們,想要吃到魚,那是遠遠貴於牛肉的存在。

    日常走街串巷的,都是賣酥魚,所謂的酥魚,也就是鹵製好的熟魚。

    能大規模吃到魚,也就是過年時候的帶魚,家家戶戶買上速凍的帶魚,炸帶魚段招待親戚。

    他們家少數的幾次買鮮魚做,還是在外公千裏迢迢來了後,買幾斤剛死的那種死魚。

    想要吃到活魚,哪怕是淡水魚,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當然,固然有漁業科研人員的艱苦奮鬥在裏邊。將淡水魚的人工養殖技術解決,提高單位產量。

    還有就是高效的運輸和物流行業。

    以前能吃上冷凍魚,都要在冬,借助嚴寒實現冷鏈運輸。

    等到進入010年以後,別是冷鏈運輸,就是法羅群島的冰鮮三文魚,都能及時的出現在他家鄉的飯店。

    看看現在,便更加懷念後世高效的物流係統,越是想到這裏,便越發覺得,他似乎是有些忽略大明交通的建設。

    現在,水泥的產量在迅速增加,鋼鐵的產量因為煤鋼聯合體的建立以及焦炭和蓄熱室的應用,產量也在迅速增加。

    去年年底的時候,原來的戰略鋼材庫,甚至已經不再接收遼東運來的鋼錠,因為庫裏邊裝不下,打造武器的作坊已經在全速生產,依舊消耗不掉庫存的鋼錠。

    就這還都是高品質的鋼錠,不是那種海綿鐵之類的殘次品。

    或許,是時候開啟大明道路的發展計劃了。

    方書安將此事記在心裏,等到解決眼前的困難之後,便開始修路計劃。

    眾人探討著,便來到一處村鎮,看看時間,正是烈日炎炎,關鍵是渡口上等滿了人。

    “少爺,你們稍等片刻,我去探探情況。”

    此處是交通要津,日常的渡船不少,不應該有如此局麵,難道是有什麽事情耽擱了?

    那可不行啊,他們還要急著南下呢。

    再次耽擱時間,那個真的是令人著急上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