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一共增補三名內閣成員。

    戶部尚書李汝華加武英殿大學士,能從六部當中選出來他,還是因為戶部近兩年的工作成績太過突出。

    因為國債的橫空出世,不但解決遼東難題,同時一場戰爭下來,竟然不虧錢,可以是中原王朝少有的局麵。

    如果上述兩者都有方書安和方從哲的影子在裏邊,也不能埋沒他的功勞,除此以外,還有其他,比如最大的功績就是和方書安談判,並且逐步將戶部資產以及國債注資到新型產業當中。

    雖最初不過是方書安提了一嘴,但是整個計劃的設計完善以及執行都是戶部執行。

    這一份膽識,就比六部其他官員高一個等級。算是國家資本在大明的雛形。

    所以,能力壓吏部和兵部,脫穎而出。

    徐光啟不出意料加文淵閣大學士,排位在李汝華之後,也是由於資曆不及他,但是能顯示出泰昌對於他的重視。

    當然,也有一層原因,是因為徐光啟在學院的工作突出,以及在日常對於方從哲的輔助。

    因為他中樞的官員裏,對於算學等的熟悉,無出其右著。朝廷在經過一次次數字衝擊帶來的效果以後,尤其是自下而上推上來的數據,同樣重視對數字的分析。

    現在,越來越多的官員習慣於在述職的奏章當中加上數據統計,並非是此前那樣,隻要是數據就是各種誇張的修飾詞匯。

    而對於數據分析的判斷,徐光啟有著更好的造詣。

    雖然徐光啟沒有太多直接的成績,卻不影響朝廷對於他未來的期待。

    至於最後一個東閣大學士,就有些意外了。

    因為不是在六部或者其他諸如督察院等部門產生,而是下邊的一個巡撫!

    但是仔細看履曆的話,他並不是個普通的巡撫。

    東閣大學士是朱國禎,算的上顯眼的履曆便是接任方從哲擔任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祭酒曆來是清貴身份,有地位卻沒有實權,因此人們並不是特別感興趣。

    但是看現在的意思,以後國子監祭酒,大概率會進入內閣,即便不是內閣也會有個好前程。

    如此一來,便釋放著兩個重要信息,一個是朝廷對於國子監仍然重視,並沒有因為學院的出現而輕視。再一個就是,要進入內閣,不一定是六部要職,也可能是在民間表現更好。

    方書安已經顧不上誰是哪個殿的大學士,他更關心自己爺爺的情況。

    五六月份南下,不是個好事情,正是江南梅雨季向夏季過度的時間。

    由於連綿兩個月的陰雨,陸路難行,看著滿是泥漿的道路,方書安十分無奈。

    一般來,沿著運河南下是最好的選擇,可惜啊,因為陰雨連綿,所以黃河淮河流域都無法通行,很多時候,不得不上岸走陸路,但是陸路又全是泥濘。

    導致整個南下的路上,困難重重。

    這個時候,方書安格外懷念後世,那時候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動車組列車,以及多如牛毛的國道省道係統,極大的促進人流和物流的轉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