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六合程橋鎮曾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鐵塊,經鑒定是白口生鐵。

    這是目前出土並且經過科學分析的最早生鐵實物。(商代手術刀驗證為隕鐵打製。)

    從出土的鐵器看,至遲在春秋後期,華夏已發明生鐵冶煉技術。

    生鐵是在1150~100℃的條件下冶煉出來,出爐時呈液態,可以連續生產,可以澆鑄成型,含碳量高,質地比較硬。

    這就使冶煉和成型效率以及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大為提高。所以由塊煉鐵到生鐵,是煉鐵技術史上一次飛躍。

    北起遼寧,南至廣東,東至山東半島,西到陝西四川,包括戰國七雄廣大地區的中期遺址,都有鐵器出土,而且種類多,數量大。

    在河南戰國魏墓中,出土58件鐵農具,有犁鏵等,可見在商代開始利用隕鐵之後,經過近一千多年發展,先民已然掌握液態冶鐵。

    此時的液態鐵雖然比海綿鐵好些,但是用來生產武器或者其它產品,卻是不行。

    當中硫磷等雜質含量高,導致既脆又無法鍛打。

    是以雖然出現液態煉鐵,卻沒能夠提高鋼鐵的質量。

    而且由於一直用煤冶煉,極難提高溫度,導致冶煉過程漫長而且產率低下。

    不過,即便是白口鑄鐵,用來製作鑄鐵爐也已經足夠。

    並且還有好處就是,白口鐵無法鍛打,難以製造成為武器。

    即便是有心人想收集鑄鐵爐子回去鍛打製造兵刃,他便會發現一個尷尬的事實,那就是雖然同樣是鋼鐵,但是根本無法鍛造成為兵刃用鋼。

    如此一來,反倒會令其戰略地位下降,方便的賣到其他部族,到時候,那可就是一檔值得好好研究的買賣了。

    關於鋼鐵冶煉,此前一直用煤作為燃料,那樣最高也就能達到1100℃左右的爐溫,如果換做是焦炭,能夠將爐溫再往上提升100多℃。

    千萬不要看這100℃,因為生鐵的熔點就是在這個區間,在此基礎上,隻要適當提高溫度,就能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

    沒有現代化高爐,先進的送風係統情況下,這已經近乎於未開掛狀態的極限了。

    焦炭常溫爐的溫度也就是150℃左右,想要再提高,就需要建造蓄熱室。

    當然,現在並不急於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更高的溫度是煉鋼時所使用,並且提升所需要的條件也很高,先將那個難題放在後邊再。

    鑄鐵匠遼東也有,大明從來不缺少各行各業的匠人。

    隻不過因為鐵屬於戰略物資,因此管控嚴格。

    但是當熊廷弼出麵協調,錦衣衛負責居中聯絡之後,那就不是問題了。

    他們常年在官家作坊,自然懂得如何與上級相處。

    原本鑄鐵匠人們也以為方書安是在胡鬧,但是瞧見拉來的焦炭時,匠人們的眼睛都亮了。

    “這是?看著不像木炭啊,但肯定不是石炭!”

    人們對拉來的焦炭十分好奇,能感覺出他的價值。

    “這是焦炭,用煤,也就是石炭製成,有了它,你們的鐵也能趕上南方的鐵器。”方書安笑嗬嗬的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