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人下馬,內廝等下坐騎,將牲口拴在廟外。忠良進廟,則見一層大殿,當中供著三聖之像,兩邊塑著小鬼、判官。有兩間廂房,是客座,又有倒座門房兩間,老道居住,一間小廚房。又見老道跪接。劉大人帶笑說道:“請起來。”老道起來就走,預備茶水。王明把被套送進,放在廟內;又將牲口拉進廟後喂上,不表。

    且說老道將臉水送進,複又獻茶。大人淨麵吃茶已畢,這天有平西了。表過大人不要供應,辦差的也不來伺候,派四名衙役聽差。大人吩咐朱文買麵打餅,叫預備黃瓜片兒拌粉,多多著蒜,就是一樣兒就是了。朱文照樣辦理,著衙役去買。本廟知道,又孝敬那醬黃瓜一盤,酒一壺。大人舍了二百文錢。登時齊備。大人用畢,撤去家夥碗盞,看茶漱口。下人們齊都吃完,下房歇坐。大人眼望張祿,說:“你去把此處州官叫進來。”內廝答應,轉身去到班房,眼望署印的知州,說:“我們大人傳太爺呢。”劉大人的內廝再不高傲,故此是素日劉大人不叫他們倚仗官威,小看屬下。就是典史,也是不敢狂妄。這要是別者的欽差出家,就是四外的遇上手下之人,就好如狼似虎,誰不怕呢?且說州官聞聽,用手將緯帽正了正,跟著長隨往裏麵來,進門行庭參之禮。禮罷,旁邊侍立。

    知縣旁邊來站立,公座上劉大人驗假真。但見他:紅纓緯帽頭上戴,因他是知縣代署州印,故此金頂頭上存。外套著,八寶貢紗紅青補褂,內襯著,藍紗袍子穿在身。方頭官靴登足下,年紀不過有三旬。細白麻子四方臉,稀眉相襯小眼睛。小小鼻子唇不厚,這大人,就知此官心內渾。眼望知縣開言道:“叫聲貴州你聽雲:你是科甲是捐納?”知縣說:“卑職捐納吏目出身。原任本是在青縣,於今年,正月受印到州門。”大人聞聽將頭點:“你手中,辦過多少案件雲?”縣官說:“卑職辦過好幾件,現有稿案在衙存。”大人點頭說“正是。”複又問:“滄州地丁多少銀?”知縣說:“共是一萬二千兩,解到布政衙內存。”賢臣問罷沉吟想,腹內說:“劉某明日到衙門,親自查對他稿案,若有差池我定不容!”劉大人想:“明日本部堂親身到他衙門,查對一應文卷。若有訛弊,本堂拿問,審明奏主,也不負皇上待我的龍恩。”想罷,複又眼望知縣,說:“本堂明日到你的衙門,查對查對一應文卷。明日伺候,貴州請罷。”知縣答應,告辭而去,不表。此時天有黃昏以後,大人安歇,下人也都睡了。一夜無詞。次日天明,大人起來,淨麵吃茶已畢,吩咐下人不要執事,還是騎馬,用長隨一名。大人廟門上馬,徑奔州衙而來。不多時,到州衙,進門至滴水簷下馬。署印的知縣,迎接大人,下人拉馬。老大人升公位坐下,眼望知縣,說:“你去將稿案拿來,本部堂觀看。”知縣聞聽,不敢怠慢,轉身帶領書吏,立刻將一應之案,全都拿到,放在公案之上,書吏退去,縣官伺候,大人留神觀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