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若非是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僅三十八歲。仁宣之治就此完結的話,即便是楊晨東來到了這裏,也帶著大倉一並出現,想要有什麽建樹亦是會非常的困難。

    麵對著經濟、軍事都極為強大的大明,楊晨東想做一些事情那便等於是忤逆著社會發展,先就是不得民心了。

    正是因為大明的底子太好了,以至於經曆了土木之敗還有南方之『亂』後,大明強大的底子依然還在,很多人還是心歸朝廷的,尤其是在百姓的心中,大明依然還是十分的強大,值得他們去依靠。

    這樣的大環境下,楊晨東就算是可以拿下南北明皇,統治著朝廷,可也難免百姓間會多有怨言,甚至揭杆而起者也應該不在少數。真是如此,那便是漢民的內訌,是一種強大的自我消耗,這可絕對不是楊晨東想要看到的。

    他還要帶著他們一統世界呢?以後他們將會為出身於一個漢家而感到無比的自豪。就像是後世的國人一樣,走到哪裏不是趾高氣昂,同樣在其它的國家,如果是國人出了什麽事情,當地『政府』的重視度都是不完全不同的,這就是強大給百姓帶來的好處。

    楊晨東追求的是比國人還在高高在上的存在,那要征服的地方就太大了,更需要無數的純正的漢人去統治那裏。如果一旦在大明中消耗太大的話,便是有了那麽地盤,也無可靠之人去管理了。就憑著這一條,他也不能在大明的地盤,在漢人世居的地方來一場內戰。

    思緒至此,楊晨東輕搖了搖頭,他相信自己的這些想法朱祁鎮一定不會知道,不僅是他,便是其它人也不會知道,甚至都不敢去想吧。但不能否認的是,朱祁鎮雖然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想的,可是這樣的步步緊『逼』偏就讓他無法反擊什麽,也隻能認栽了。

    當然,無奈認下一切的同時,楊晨東也要積極的索取好處,隻要不是太過分,想必對方是一定會答應的。即然想讓自己出力,一丁點的好處都不給也是不過去的。

    “少爺,都準備好了,可以出發了。”虎芒再一次入帳中請示著。

    “走。”楊晨東答應著,邁開大步直向帳外走了出去。

    高州城。

    雖然城外不遠之處,駐紮的就是苗軍的近七萬大軍,但在鄺野等饒安撫之下,城中的秩序依然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