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之中,同樣在做著緊張的準備。

    相比於楊家莊那裏有的條不紊,這裏確顯得混亂了許多。

    生怕夜長夢多,眾臣得到消息會反對,朱祁鎮私令王振做全權的戰前準備,爭取出征的日子越早越好,他已經巴不得好好出去威風一趟了。

    這自然也是王振所求的,能不能抓住軍權,就看這一次的表現了,他是把自己的徒弟徒孫們都叫了過來,大半以上的太監都開始行動了起來,調兵遣將,發布命令,忙的是不亦樂乎。

    根本不懂軍事的王振,對瓦剌的軍事進攻沒有足夠的認識,以為讓英宗親征,就能把瓦剌兵嚇跑。所以,他為了僥幸取勝,冒濫邊功,便在明朝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慫恿英宗親征,讓英宗效仿宋真宗親征的榜樣,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平日裏對王振言聽計從,這次聽了王振的話,也認為親征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便不與大臣們商議,輕率地做出親征的決定,並宣布兩後立即出發。英宗親征的詔旨剛一頒布,滿朝文武大吃一驚。

    當群臣知道之後,當下以兵部尚書鄺野進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疏勸諫。

    大同前線的敗報不斷傳到京師,這些以前看起來讓人煩心的軍服,此時在朱祁鎮的眼中確有如勾魂使者一般,讓他蠢蠢欲動。

    已經有了決定,還被勝利的結果所吸引,英宗完全偏信了王振,一意孤行,執意親征。對於群臣之諫,根本就是不管不問。

    皇上有了聖意,下麵的眾臣經過了一番無用的進諫之後,所能做的隻有被點將一事了。

    即然是皇帝親征,所跟隨的文武自然不能在少數了,若不然的話,豈不是讓人笑話。有關這一點,王振很快就做好了準備,共有文武大臣和官員一百多人赫然在列。

    與曆史中相同,便是這隨駕之人也是一樣。要變化,唯一京師之中少了於謙這位兵部左侍郎罷了。沒有了這個關鍵時候的中流砥柱,京師保衛戰會不會打響,以什麽樣的方式打響,又會有什麽結局似乎出現了一絲的懸念。

    僅僅是數時間,京師所有的兵馬傾巢而出,北方諸省各路兵馬共計五十萬大軍雲集京師,在朱祁鎮親自指揮下,做好了第二日出京援大同的準備。

    要打大仗了,且還是皇上禦駕親征。對此,民間的百姓當然是舉雙手讚成。自明朝建立以來,對外作戰上,還未經曆失敗的大明百姓,對於自家的軍隊還是信心十足的。

    相比於普通不明究竟的百姓,一些重臣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比如在禮部尚書胡濙的家中,對皇上親征就並不看好。

    胡府的書房裏,胡濙正與長子胡長寧一起分析著戰況。

    書桌上放著的是前線的戰報,上麵記載大至如下: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統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也先進攻大同的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大同參將吳浩戰死於貓兒莊。明遣駙馬都尉井源等四將各率兵萬人禦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