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皇甫嵩繼續在蒼亭擊敗黃巾卜已部,擒獲卜已,屠殺七千多人,這時,張角已經占據鄴城,控製了冀州腹地,盧植接戰,戰敗,被召回,繼任的董卓也被擊敗,又用盧植為將,董卓仍為河東太守,防禦黃巾西進。

    此時,黃巾主力遷至青州,於是朝廷下詔命皇甫嵩率兵進擊,皇甫嵩先攻占泰山郡,因張梁軍精銳,未能得逞,便閉營休士,以觀其變。

    等到張梁被迷惑,放鬆了警惕,皇甫嵩立即乘夜調兵,雞鳴時分衝入其陣,黃巾軍倉促應戰,張梁戰敗,退出泰山郡,不過張寶此時合力來戰皇甫嵩。

    至十一月,皇甫嵩雖然占據了泰山郡,之後幾戰,也是接連戰勝,但是青州大部仍在黃巾手中,此時黃巾遷移地方民眾,貨與北域,獲得的資糧甚多,一時之間,呈相持狀態。

    皇甫嵩也沒有辦法輕易戰勝黃巾,畢竟兵少,青州各地被肆虐,黃巾主力在此,他也沒有辦法速勝,而此時,黃巾開始大肆對青州士族下手擄掠,最終迫使皇甫嵩離開了青州,到了荊州。

    此時,在襄陽城外駐屯的黃忠身為地頭蛇,已然偵查到黃巾麾下騎軍盡數移動的消息。

    騎軍不可能去攻城,唯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就是平原了,得到戰令之後,黃忠也準備動作了,這是難得的機會,黃忠也想要展示自己的武力。

    曹操等人也不準備老實遵守預定的防守任務,孫堅也不會,有機可乘的話,就連袁術也是個會變通的人。

    來荊州協戰的他們幾人可不是什麽原則性很強的人,本來就是為了軍功而來,像是曹操和孫堅,機會其實都不多,想要一舉而成為兩千石大吏,必須要把握這個機會,因為他們背後的家族,能讓他們成為百石吏,卻不能成為兩千石的大吏,更不用說朝中九卿之位了。

    這是出身決定的事情,相同的目標,也加深了他們的合作力度。

    天色剛剛啟明,簡陋營地炊煙彌漫在四周,孫信見襄水水流越發淺薄,已不足尺深,自然明白,這是漢軍想要模仿他在南郡的所作所為,自然不會上當,水流雖然稀少了,此時卻不能渡河去攻襄陽了,當然他這一部騎軍,其實目標也不是襄陽。

    知道漢軍在上遊築壩,裴元紹尋到孫信,開口就是:“大帥,如今水流若退,許多器械、船隻將不得不棄,漢軍是不是有了防備,我們要不要撤?若是要撤,大帥可率眾先行,我率騎士殿後。”

    “吾等豈是怯戰之人?”

    孫信回應一句,對於裴元紹來說,才智不多,雖然有幾分武力,但是也隻能充作一個工具人,不堪大用,不過此人在黃巾道還是有些名氣的,也不是一無是處,再說勇力也足夠,就是孫信,單對單此時也拿不下他。

    回頭看一眼將要用餐完畢的簡陋營地:“皇甫嵩這是想一舉留下我軍,卻不知他牙口如何,裴將軍你組織你營準備,就地休整,造飯,準備和漢軍接戰。”

    裴元紹聞言,也沒有拒絕,拱手:“得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