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程在方法上具有工程思維的特征,是工程方法和社會方法的統一。人類社會的演進也具有工程性特征,突出表現在社會規則的設計環節上,既包括對象設計也包括過程設計,這種活動的本質是通過“設計”來建構人與人之間具體的社會關係,通過政策製度與社會模式設計促進社會發展。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社會工程有三個層次的外在表現形態:首先,宏觀層次上的社會工程主要表現為社會製度和社會發展模式。例如,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整體上進行的社會製度設計、社會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的選擇。其次,中觀層次的社會工程是指某個領域或者某方麵的製度、模式、規範,是對某一類共同性質和類型的社會關係和利益結構進行的規劃、設計和調整。如教育製度、戶籍製度、醫療衛生改革、住房製度改革等。再次,微觀層次的社會工程是指具體表現為政策、製度、法律、章程的規則和規範。社會工程最終就是以政策、製度、法律的外在形式和手段來實現對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模式的設計與調整,這個層次是社會工程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社會工程本質上是一個製度設計和政策安排的過程,是通過製度和政策的設計、更新和變革解除舊的社會結構模式的束縛,重新理順社會關係,激發社會潛能,促進社會快速和協調發展。

    國際上對社會工程的研究與應用起步較早,主要以日本和美國為代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與築波大學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將社會工程按照學科建製和專業化模式進行研究和人才培養。近幾年加拿大學者也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國內學術界對社會工程研究從開始關注到現在成長為部分高校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人員的學術研究重點。西安交通大學作為最早對社會工程研究進行學科建製和重點研究的單位,在此領域已經耕耘了十多年,其間也連續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211工程”、“985工程”等重大項目的支持。我們廣泛的開展與海外的學術聯係,也走上了國際合作研究的道路。國內哈爾濱工業大學也形成了社會工程研究團隊,還創辦了社會工程博士點方向。沈陽師範大學也成為國內進行社會工程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另外,河海大學、中科院研究生院、上海社科院的部分學者也都非常關注和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工程研究。2007年元月全國社會工程理論與方法研討會在哈工大召開後,會後發起成立了《中國社會工程學會》籌委會,社會工程研究開始走向國際合作、國內聯合和組織建製化的道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