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開創社會主義新局麵、建設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處理的關係也呈現出新的要求和特征。當前我國經濟的總體規模和社會發展的複雜性程度已經遠遠超越了計劃經濟時代和市場經濟建立之初的狀態。一方麵是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總量持續增長,國家財政收入連創新高,另一方麵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分配不平衡,人口增長和社會流動的壓力逐年增大,生態環境、能源資源、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問題和改革推進艱難,經濟社會發展麵臨諸多盤根錯節、相互交織的問題。《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這一重要論斷,是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概括,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概括。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要求和諧社會建設成為當前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高度綜合和複雜性時代,這個時代的發展特點要求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進行精細化設計和準確性規劃,需要我們在發展理念和治理方式上做出調整。這個時期的社會治理方式應該是一種綜合化的社會管理體製,應該對這種綜合化的社會管理體製學科化。然而,麵對建設和諧社會的曆史任務,不同學科都從不同的側麵研究各自學科的問題和對策。和諧社會建設是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日益加速、錯綜複雜和不平衡的局麵展開的,產生社會不和諧的問題是整體性和相互交錯的,從各學科的視角提出的對策建議不免流於片麵化,甚至衝突。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從理論和思維層次上進行整體性思考和綜合化研究,需要將不同學科知識和理論整合起來進行研究。社會工程就是進行學科整合與學科交叉研究的學科範式。社會工程是以社會問題為導向,綜合利用人文社會、自然以及工程科學的相關知識,建構和選擇社會運行的具體模式和社會發展方向,尋找解決社會問題、重構社會關係的製度和政策的一般理論和方法。社會工程以社會模式、製度、政策、法規等社會規則體係設計為核心內容,以設計性、建構性、價值性、真理性、整合性等統一為思維特征,通過各類社會設計與社會建構作用於現存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以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發展。和諧社會要處理多層次問題,進行多變量的分析,因此,構建和諧社會是社會工程研究的重要任務和重要領域。

    社會工程是與自然工程相對應提出來的,自然工程與社會工程在思維方式上具有同構性特點。單純從邏輯上講,有人類改造自然,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自然工程,也就應當有設計改造社會,處理人與社會關係的社會工程。相對於自然工程而言,社會工程是非物質形態的柔性工程,社會工程和自然工程緊密聯係,自然工程的運作過程同時也是社會工程活動的運作過程。如果說自然工程是創造一個新的人工物,社會工程的標誌則是產生了一個新的社會結構,或者說社會工程的標誌是形成一類新的社會關係結構或者機製。首先,社會工程以人的行為活動為對象,研究對象的本質具有人文性;其次,社會工程本質上是建構性的。社會工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把一個原來沒有的事物創造出來,是一個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的過程,是人們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對象設計構思出藍圖,再通過過程設計將藍圖化為現實,是一個合乎規律、合乎目的的建構性社會實踐活動。這種建構性認識的基本特點在於要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事物;再次,社會工程有自己的獨立的學科理論基礎和社會約束條件。與自然科學是自然工程的學科理論基礎相一致,社會工程的學科理論基礎主要是社會科學及其部分交叉學科的理論和原理,例如曆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以及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等學科以及廣泛認同的習俗道德和文化觀念的製約;最後,社會工程的目標和目的性。通過不同的政策規範和製度設計,解決各種社會問題,規範社會行為,提高社會活動的投入產出率和社會效益,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性和社會發展的持續性,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行就是社會工程的基本目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