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認識與改造是沒有止境的,正如著名英國醫學家哈維寫的一首詩說的那樣:

    誰也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

    他以為知道的,實際上還有許多地方不知道,時間、空間和經驗增加了他的知識,或改正他的錯誤,或訓誨他,或引導他放棄那些他過去曾經深信不疑的東西。

    所以,優秀人才不會滿足於一得之功或一孔之見,一時的成功和隨之而來的榮譽不會使他們停步。不可窮盡的未知世界和事業的召喚,驅使他們自強不息,奮力拚搏,為事業鞠躬盡瘁,為人民負責到底。

    第三,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百折不撓頑強奮鬥。一個立誌成才者,樹立遠大理想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還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去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百折不撓頑強奮鬥,才有可能最終實現。因為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要探索和創造,就要披荊斬棘,開辟新路,就會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甚至失敗。要戰勝它們,就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百折不回頑強奮鬥。英國發明家富爾頓,為了發明輪船,不屈不撓地奮戰了13個春秋。當他經過九年艱苦奮戰,在工人的幫助下製造出一艘小輪船進行試航後,不料被狂風暴雨打翻沉入河底。但他沒有灰心。在水中苦戰了24小時,把船上的機器全部打撈上來,又不顧一些人的惡意中傷和嘲笑,繼續試驗,經過多次失敗,終於成功地發明了新型的水上交通工具——輪船。科學史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完全一帆風順的例子則是少有的。要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就要苦幹,就要奮鬥。華羅庚同誌說得好;

    “麵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這種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的苦幹、實幹精神,當然要來自於強烈的事業心。

    社會弊病、傳統觀念、習慣勢力等許多複雜因素,也會給人們的探索與創造帶來很多困難,同樣需要人們百折不撓地戰勝它們。科學史上,歐洲中世紀大批科學家遭到教會的迫害;

    大發明家愛迪生曾找不到工作;愛因斯坦曾遭希特勒政策的排斥;貝爾發明電話後,被人認為是魔術,不采納;琴納發現牛痘疫苗預防天花,卻被造謠中傷,等等,都是習慣勢力、傳統觀念給探索研究造成的巨大困難。在現代社會裏,人們做科學研究的處境好多了,但是,也曾有被誤解、打擊和迫害的現象,如果抵製不利,就會阻礙人才成長。要戰勝上述各種困難和挫折,就需要人們有強烈的事業心,去頑強搏鬥。

    個人生活方麵的困難或業務素質修養不足,也會給人們帶來很多困難,需要去戰勝它們。如,居裏夫婦沒有良好的實驗條件,後來居裏又橫遭車禍,對居裏夫人是巨大的打擊。但她在忍受巨大悲痛的情況下繼續工作,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若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沒有堅強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是很難想象的。今天,在現代社會裏,人們的學習、工作條件盡管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還會有個人生活方麵的困難,或由於各種複雜因素造成的知識基礎差等,這些都需要人們兢兢業業、百折不撓地去戰勝困難。埋怨是沒有用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奮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