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裏,要做到艱苦奮鬥,必須樹立追求卓越的誌向,必須具有強烈的事業心。無數奮鬥者的實踐證明,要成為有用人才,需要進行多方麵的鍛煉和修養,其中最基本的則是樹立遠大理想和培養強烈的事業心。

    (一)事業心的主要表現事業心是為實現遠大理想而獻身於某項具體事業的決心和負責的心理狀態。事業心與理想既有區別又有聯係,事業心受理想(特別是社會理想和職業理想)的製約與支配。任何理想都要通過一定的具體事業去實現,而任何事業又都是在一定的理想指導下進行的。具有高尚理想的人,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能為偉大的事業貢獻力量;缺乏高尚理想的人,即使是在社會意義極其重要的部門裏工作,也不免成為碌碌無為的庸人,或者雖有一定成績,但因目光短淺,不能做出更大貢獻。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不熱愛本職工作,或追名逐利,或隻追求個人興趣、愛好,或把工作作為滿足個人私欲、涉異獵奇的手段,或有的為科學而科學,自命清高,不關心社會需要,等等,都是缺乏遠大理想的表現。若隻有理想而沒有強烈的事業心去努力實現它,那種“理想”也隻不過是空洞的幻想,是不能實現的。一般情況下,如果真正樹立了遠大理想,就會產生強烈的事業心。

    第一,自覺地認識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對社會的意義,明確自己肩負的曆史使命。隻有這樣才能根據社會的需要,選擇自己的奮鬥目標,並有飽滿的工作熱情,有強大的動力和獻身精神。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少年時看到祖國海麵上都是外國的船隻,洋人耀武揚威。他就下決心長大以後為祖國造出最好的船,振興祖國。後來東渡日本學造船,回國後,感到造船需要鋼鐵,又學冶金,以後感到冶金需要礦石,需要采礦、找礦,所以又學地質。他所以多次改學專業,完全是為了振興祖國,為了使他所獻身的具體事業對國家更有利。因此,他終於為祖國的地質學研究和找礦、采礦等事業作出巨大貢獻。魯迅先生開始學醫,是為了摘掉中國人民“東亞病夫”的帽子,後來認識到中國人民被欺負,並不僅僅是因為身體弱,而是缺乏覺悟,需要覺醒,他又由學醫改為學文,決心用自己的文章喚醒中國人民起來戰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這些人才都是由於明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對民族、社會、國家的意義,明確自己肩負的曆史使命,才以強烈的事業心選擇自己的職業和工作,並為之獻身。科學史上,凡有較大成就的科技人才,一般都有強烈的事業心以及為科技事業獻身的精神。這種事業心和獻身精神,使他們像蠟燭一樣,心甘情願地燃盡自己而給別人以光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誌氣的民族,培育了許許多多為民族振興、祖國富強而獻身的人才,他們的業績可歌可泣,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值得世世代代人學習和繼承。

    第二,不斷探索,勇於創新,永不停步。社會在不斷進步、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也是永無止境的。所以,需要人們不斷探索,勇於創新,永不停步。強烈的事業心可以使人們在取得成績後永不滿足,不斷追求新成就,永遠保持旺盛的創造激情和實幹精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