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的五種時代精神之一。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鬥。”

    艱苦奮鬥作為一種道德精神,其基本內涵是指奮發圖強,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以及在生活上勤儉節約的作風。21世紀,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曆史條件下,艱苦奮鬥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主要包括有:熱愛勞動,用勞動創造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珍惜、愛護勞動產品,有計劃地安排生活和克製欲望;在任何艱難困苦麵前都能做到自強自立。

    (一)樹立和強化創新意識,積極開拓,不斷進取,是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時代特征艱苦奮鬥的基本內涵包括艱苦與奮鬥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麵,既要不畏艱難困苦,又要發奮努力。在兩者的關係中,艱苦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奮鬥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是精神的核心所在。艱苦奮鬥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會隨著曆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但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今天,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強調“奮鬥”,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於過去時代的要求,就是要放開眼界,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勇於創新,不斷開拓進取。鄧小平同誌號召全體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有一點“闖”的精神,江澤民同誌提出的“六十四字”。

    創業精神和不懈奮鬥的精神,實質上就是對艱苦奮鬥精神時代特征的詳細詮釋。這一點不僅對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複興很重要,就是對於每個現代人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要求。

    艱苦奮鬥、勇於進取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並升華出的優秀品格。從遠古的洪荒時代到今日的現代社會;從昔日的刀耕火種到機器工業,再到現在的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類艱苦奮鬥的痕跡,都透射著人類不斷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戰勝自然以及不斷認識自身、超越自身、完善自身的優秀品質。正因為如此,人類才能一次次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在無數的困境中頑強地生存和發展。

    勇於創新,不斷進取,是當今社會的時代精神和現實要求。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

    創新是國家強盛之本,是民族振興之本。20世紀以來,由於國家、地區之間的矛盾鬥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把人類引入了全球性競爭的漩渦之中,政治上的競爭、軍事上的競爭、經濟上的競爭、科學技術上的競爭日益尖銳化、白熱化,這些競爭的核心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在當今社會,高新技術已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製高點,誰掌握了高新技術的優勢,誰就掌握了經濟競爭和政治博弈的主動權。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隻有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積極搶占製高點,在世界科技領域中占有自己位置,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