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誌強調:“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精辟概括,對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和構建和諧社會,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誠實守信,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道德規範,是每個公民應該達到的基本道德水準。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沒有誠信,一個人在世上就無法立身,也難以成事。對一個社會來說,不講誠實守信,就會導致風氣敗壞、民心散失,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坍塌。尤其在社會深刻變革、經濟快速發展、文化相互激蕩的今天,鮮明地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不僅僅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尺,也是社會行為導向和價值取向的重要體現;不僅僅是以德治國不可或缺的基本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必將成為推動和促進社會進步、國家昌盛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去珍惜它、愛護它,使之薪火傳遞,發揚光大。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說到底,是一個怎麽做人的問題。我們的古人說得好:“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大家要是都能堅持這樣做,明是非,知榮辱,人格就會高尚,人們相處就會融洽,風氣就會更加好起來,我們的事業就會更加興旺發達。

    誠實是為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先。在中華民族的道德體係中,誠實守信是一種優秀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責任,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待人接物的重要行為規範,也是人享譽於群體、立足於社會的基本道德準則。在當代中國,已經建立和正在逐步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現代社會的信用經濟,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的道德支柱,是人們之間相互信任的道德憑借。在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協調機製的不完善和利益驅動的片麵影響,誠信失範、見利忘義的現象和行為明顯增多。“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就是要人們固守誠實守信的良好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鄙視金錢至上、見利忘義、重利輕德、趨利薄德的不良道德和社會風氣。樹立和堅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道德建設重任,也是構建現代社會道德支撐的觀念保障,對於構築現代誠信、弘揚社會正氣至關重要。

    (一)“誠信”的基本內涵“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規範,也是革命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化,“誠實守信”也不斷被賦予體現時代精神的新內涵。

    在先秦,所謂“誠”主要是指“誠實”、“真誠”和“忠誠”,要心裏想的和實際做的一致,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誠於中、形於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謂“信”,主要是“真實”、“誠實”和“信守諾言”,強調一個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等。後來,思想家們往往把“誠”和“信”相互通用。東漢的許慎在他所著的《說文解字》中說,“誠,信也”,又說“信,誠也”。由此可見,“誠”和“信”,不論是單獨使用或相連使用,在古代,表示的大體是同一個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