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同誌說過一句始終讓我們感動的話,“對同誌要像春天般的溫暖”。這種“溫暖”,就是我們常說的:團結互助、相互關懷,這是人世間最高尚、最純潔的人際關係,也是我們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就必須時刻堅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組織中,因而不可能不與他人打交道。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對他人關心的人,也會得到他人的善待和幫助;對他人冷漠的人,也必然會受到他人的漠視,難保不孤立無援。實際上,公民之間是否團結互助、相互關懷,不僅是關係個人的小事,也是關係到民族和國家興衰存亡的大事。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場角逐中,物的因素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始終占據著更核心的地位。一個相互敵視、分崩離析、內戰連綿的民族和國家,絕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堅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首先要有團結互助的願望。俗話說:“山不轉水轉”,“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一個再強的人總有脆弱的時候,一個再聰明的人也有糊塗之時。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不管你是領導還是平民,人生百年,總有需要別人關懷、幫助的時候。絕對的孤家寡人、自我奮鬥,不可能擁有成功的人生。

    所謂團結,是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在一起。實踐證明,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

    團結,對於小到一村,大到一國,都是十分重要的。“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這句古話形象道出了團結的強大威力和豐厚回報。團結出凝聚力、出戰鬥力、出生產力。國家再大,一盤散沙不可稱其大;人口再多,擰不成一股繩不能稱其強。“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內訌必然內耗,內訌必然衰敗,這是為正反兩方麵無數事實證明了的真理。

    團結作為公民道德規範之一,格外要求每位公民時時刻刻視團結為生命,以穩定為大局。目前國際局勢跌宕起伏,世界經濟複雜多變,我們要做到“一枝獨秀”,早日完成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麵臨眾多有利機遇,也麵臨諸多嚴峻挑戰。我們製度的優勢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集中力量才能辦成大事。我們的國家大,人口多,底子薄,起點低,辦好我們國家的事情,最適合用“加法”和“乘法”,即把全國人民的力量都團結起來,形成合力;最不適合用“減法”和“除法”,即把寶貴的力量和智慧無謂分散,相互抵消。“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社會生活中出現不和諧、不團結甚至不穩定的局麵,原因很多,但帶共性的一條就是人們不團結、鬧分裂。團結,是做人處事的一種基本的道德規範,一種高尚的品格修養。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奇怪的現象:有的人自己工作起來幹勁十足,但總是不能團結別人,缺乏團隊精神,鬧得一個團體亂如麻、一團糟。周恩來同誌堪稱團結的楷模,他對團結有一句精辟論述:“團結就是在共同點上把矛盾的各方統一起來。”人們都應當以大局為重,求同存異,不能總斤斤計較個人恩怨得失,不能老苛求別人跟自己團結,而應積極爭當善於團結別人、協調各方的模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