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提倡的首要規範。愛崗敬業是任何一種職業的從業人員的本分。我國近代學者梁啟超說過,任何職業都是神聖的,因為人不僅為生活而勞動,也為勞動而生活,勞動、做事是生命的一部分。視職業崗位如同生命一樣神聖,全心全意地熱愛它,盡心盡力地做好它,就是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源於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價值的認同。有或者沒有這種情感,會導致極不相同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果。北京21路公共汽車售票員李素麗之所以能做到“崗位做貢獻,真情為他人”,就是出於對自己崗位的熱愛。她說:“我為我的職業、我的崗位自豪,是它給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獻真情的機會,讓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實。”因為愛崗而更加敬業,她對自己的工作有嚴格的要求,做到“多說一句,多看一眼,多幫一把;話到、眼到、手到、腳到、情到、神到”。一項平凡的工作,被她做得有聲有色、熱熱乎乎。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大多數崗位都是像售票員那樣平凡而又普通的。正是這些平凡的崗位,築成了宏偉大廈的基礎。在格外重視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的今天,隻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每個人都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二)愛崗敬業就是要高質量、創造性地完成工作愛崗,就是安心本職工作,敬業是愛崗的升華,表現為對本職工作的一絲不苟,高質量、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務。

    愛崗,就是熱愛本職工作。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每個職業勞動者的起碼要求。俗話說,“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人都在社會活動中承擔了一定的角色,這個角色,是社會活動統一運轉的相關部分,不是可有可無的、無足輕重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企業的自主權擴大了,強調經濟效益,職工的個人利益也被擺到一個恰當的位置上來,這就更需要廣大職工確立與企業共命運的觀念,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愛企業如家,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個人的收入相聯係,在搞活企業,提高整體效益的同時,發展自己的個性。這裏,需要克服一種錯誤看法,即認為職業有高低之分。如有些行業的職工,視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低人一等,是“三等公民”,因而,或者對工作不熱心、不積極,或者邊工作邊尋找機會,換個工作,等等。其實,職業分工,是社會化生產的產物,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職業,具有不同的社會功能。都是社會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任何一種職業,都是為人民服務,沒有高低之分,隻有承擔的任務差異。每個職工,都應該把本職工作和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多做貢獻聯係起來,安心本職工作,熱愛本職工作,愛護生產設備,愛護公共財產,在本職崗位上,把自己的知識、才能全部貢獻出來。熱愛本職,關鍵是要了解本職,了解本職的社會功能,了解本職對社會、對他人的作用,也就是深刻認識本職工作的社會意義。所謂“知之深,愛之切”,這樣才能自覺地做好本職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