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一個曆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特征。當代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進,其愛國主義思想具有不同於以往任何曆史時期的內涵、特征。

    (一)愛國主義的時代特征

    愛國主義是一種社會曆史現象,在不同國家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毛澤東同誌曾經指出:“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麽樣的曆史條件之下來決定。”由於社會曆史條件的變化,當代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既不同於古代愛國主義,也不同於近代愛國主義。當代中國的愛國主義就是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是中國曆史上最進步的愛國主義。鄧小平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曆史階段,愛國主義的主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的條件下,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優勢、發達的科技優勢,對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持續發展構成了強大的威脅。因此,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觀念,維護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是新時期愛國主義必須麵對的重大現實。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同構成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旋律。

    (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的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給愛國主義提供了新的經濟、政治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的目的是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消滅剝削和私有製,進而消滅階級差別,最後實現共產主義,使全人類獲得徹底解放。因此,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又是最徹底、最高類型的愛國主義。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一的。熱愛祖國離不開對社會主義的熱愛,這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

    熱愛祖國與熱愛社會主義的統一,首先是因為社會主義拯救了中國。百年來的近代史昭示我們:自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掠奪和封建王朝的腐朽統治,使中國陷入了貧窮落後、喪權辱國的境地。救亡圖存、變革圖強,成為近代愛國主義的主題。無數誌士仁人曆盡艱辛,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用理想和熱血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詩篇。然而,無論是以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階級樸素的愛國主義,還是以虎門銷煙、戊戌變法為代表的封建上層有識之士的忠君救國,抑或是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愛國主義,還有一些愛國人士興起的“科學救國”“教育救國”。

    “實業救國”等,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救亡圖存的曆史課題,沒有使中國擺脫受侵略、受壓迫的地位和處於危亡的命運。隻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向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道路,才使苦難深重的中國走上了民主、獨立、富強的道路,才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地翻身解放,第一次成為國家的主人。曆史事實有力地證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其次,是因為社會主義極大地促進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了中國。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消滅了剝削壓迫,國內各民族、各地區、各階級有了共同的政治經濟基礎,各族人民利益得到最充分保障,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物質生活顯著改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我們順利收回了香港和澳門主權,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曆史事實同樣有力地證明,隻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在現階段,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