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倡導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就是要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為創造自己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貢獻出全部的聰明才智。

    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我國古人在《易經》中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孟子·告天下》中強調:“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強不息還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忍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麵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誌存高遠,不安於小成,不誘於小利,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在中國,自古以來,自愛自立自強的人是受尊敬的,自暴自棄自屈的人是被認為沒有出息的。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影響著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自強者勝”,隻要我們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目標下自強不息,那就任何威脅也嚇不倒我們,任何困難也難不倒我們。

    (三)全球化時代

    民族文化所麵臨的挑戰,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冷戰結束後,隨著經濟全球化迅速推進,“文化全球化”。

    問題,即跨區域、跨文明以及跨洲際的文化交流已經出現。當今國際文化交流、文化傳播的現實說明,經濟和軍事強勢國家也是文化強勢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麵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麵的競爭。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麵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麵臨嚴峻挑戰。由此引發了當今世界全球化與本土化、同質化與異質化、普世主義與反普世主義的激烈文化衝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