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伴隨著人的一生,我們可以自由支配,然而很多人卻忽視了時間的存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我們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時間。我們要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是時間的奴隸。不懂管理時間的人,不可能是有效的學習者。

    曆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中寫道:“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紮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製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裏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裏從來不放座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麽東西,他說:我隻希望還有若幹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對待時間的方式,可以決定我們的命運,並且顯示巨大的不同。我們的手中,握著的可能是失敗的種子,也可能是成功的無限潛能,答案需要我們自己去選擇。隨波逐流終將一事無成,全力以赴便會前程錦繡,讓瞬間創造永恒,成功從珍惜時間開始!總之,未來社會是一個快節奏的、高效的社會,對人們的時間觀念的要求會更高。作為中學生,隻要對於時間的可貴都有了清醒的認識,從而成為一個能自覺遵守時間、主動利用好時間的新時代的人,那麽,就能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才有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和精彩的人生。

    時間管理也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工作,更快地實現目標。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要更有效地運用時間。時間管理的目的除了要決定你該做些什麽事情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也是決定什麽事情不應該做;時間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變動性。

    常見的時間管理方法包括:

    (一)計劃管理

    關於計劃,有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季度計劃、年度計劃。時間管理的基礎就是合理安排好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等。也就是說將你要做的一些工作事先列出一份清單,排出優先次序,確認完成時間,以突出工作重點。要避免遺忘就要避免半途而廢,盡可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幹一件了一件。清單主要包括的內容有非日常工作、特殊事項、學習和工作計劃中的工作、昨日未完成的事項等。清單使用時要注意:每天在固定時間製定清單,隻製定一張待清單,完成一項工作劃掉一項,清單要為應付緊急情況留出時間。同時,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每天堅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