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贈大唐

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孔穎達盤道(1/2)

    孔穎達,是牛人中的牛人。

    他爹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孔安,他祖宗是孔子。

    這個人八歲就學,師從劉焯問經,你沒看錯是問經,不是問道,是唐朝最有名的經學家。

    李淵當皇帝那會兒,直接請孔穎達出山,直接授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並擔任國子監祭酒。

    李世民繼位之後,現在正在編寫《五經正義》。WwWx520xs.

    《五經正義》是個牛逼玩意兒,兩漢、兩晉到隋朝,儒學的流拍眾多,但都是以孔子之說作為根本。

    東漢那會兒,鄭玄建立兼包並采的“鄭學”體係。

    東漢末年,到晉朝,王肅創立“王學”,起而與鄭學為敵。

    到了南北朝的時候,更是形成了北學和南學的紛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打得那叫一個不可開交。

    於是,不管有學問沒學問,都開始對四書五經進行注解,導致聖人之學越來越糊塗。

    這時候,就彰顯了孔穎達的重要性,你們南學和北學不都說自己牛逼嗎?沒關係,老子是孔門正宗,你們也別打口水架了,咱們統一學說吧。

    於是,《五經正義》正式提上日程,但現在才是貞觀五年,孔穎達的《五經正義》還沒有成書。

    陳宵賢,一路小跑請來了秦長青。

    要說見到孔穎達不激動那是扯淡,對著孔穎達行了師生禮,“孔師,杜叔叔、段叔叔、周叔叔,你們能來秦家莊,是秦家莊的榮幸,場麵話學生就不說了,親手燒製一壺好茶,並設下晚宴,和各位暢飲。”

    “嗯。”

    孔穎達上下打量秦長青,立刻注意到其身上還沾染這泥土,“長青,你平日裏還下地務農?”

    “孔師,我覺得光有思想是不行的,要實踐。實踐是一切的根本。”

    秦長青略微思索了一下,舉了一個例子,“就好像,大家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不站在一起比較,怎麽會知道自己不行?

    就好像學生和幾位叔伯坐在這,肚子裏的墨水,肯定是沒各位叔伯多,學生覺得,這就是實踐。

    至於長青身上的泥土,是因為剛剛暖棚剛剛有糧食收獲,親自動手看看產量。”

    秦長青的回答,孔穎達十分滿意。

    孔家有一條家訓,流傳至今: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這條家訓就是出自孔穎達之手。

    很多人都打著孔門的幌子,總覺得自己說出來的就是聖人之言,可最終呢?垃圾的一批。

    為什麽秦長青對孔穎達如此恭敬,那是因為唐末、宋、明、清,所有科考的考題及答案,幾乎全部出自《五經正義》。

    在這裏要說一下苟筆紀曉嵐,這個人真的是一個大苟筆。

    宋、明時期,是《五經正義》的使用巔峰,到了乾隆當皇帝的時候,《五經正義》就略顯被錯了。

    被紀曉嵐刪減並重新裝訂,《五經正義》徹底大變樣,最終變成了禁錮儒學的枷鎖,變成了奴役百姓的工具,孔聖人之前所說的儒學,就此也就變味兒了。

    簡單說,儒學不是讓你的脊梁彎了,儒學也有強悍的一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