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玖趙官家

同人28:宋世祖詩詞鑒賞係列——星星下的小狼(2/5)

    解析:

    建炎四十四年,宋武帝趙玖巡視江南至京口,趙玖此時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暮年,但繼承人仍懸而未決,朝中也因此暗流湧動。趙玖心中苦悶,登北固亭時寫下這首詞。

    詞的上闋描寫了孫權劉裕兩位英雄,孫策死後孫吳軍事集團內憂外患搖搖欲墜,18歲的孫權繼位後迅速穩定了人心,並贏得了赤壁之戰,最終三分天下。劉裕矢誌北伐,並成功收複了淪陷百年的長安洛陽。故而作者在上闋結尾極盡誇讚。

    詞的下闋卻畫風突變,當讀者還沉浸在劉裕的英雄事跡中時,一個不合格的繼承者卻讓他的努力煙消雲散。作者滿眼都是四十三年前,二十歲的自己在淮上艱難抗敵的樣子,但人的壽命終究是有限的,即使是年老依然神勇的廉頗也最終被趙王棄用,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與同誌,自己又能再堅持多久呢。

    青玉案•元夕(1)

    宋趙玖

    東風夜放花千樹。(2)更吹落、星如雨。(3)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4)

    蛾兒雪柳黃金縷。(5)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6)

    注釋:

    (1)青玉案:詞牌名。“案”讀wan,第三聲,與“碗”同音。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2)“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3)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4)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鳳簫,簫的美稱。這裏指笙簫等樂器的演奏。

    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

    (5)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女性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裏指盛裝的女子。

    (6)驀然:突然,猛然。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創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初,金軍圍帝於南陽,困韓世忠於長社。時任東京留守司副留守杜充屯兵鄢陵,通敵避戰。帝獨與胡寅、林景默、萬俟卨出南陽,潛渡泌水,馳宿郾城。自稱天使,晨馳入杜充壁,而奪其軍,時充尚未起,帝曆數充過而親斬之。使嶽飛為將,禦駕征長社,大破之,斬萬戶蒲查鶻拔魯。使嶽飛南阻兀術,世忠北逐撻懶。

    正月十五日,禦駕歸汴,所餘二十萬士民皆落淚:“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乃入城,見留守宗澤。澤病篤,帝執手相泣,剖以赤誠,立誓終複兩河。時逢上元佳節,澤請詩詞,遂做《青玉案》以贈。

    ————《紹宋書•世祖本紀》

    解析:

    此詞的上半闋主要描寫靖康之變前,東京元宵節的夜晚,滿城燈火眾人狂歡的景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寫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的“寶”、“雕”、“鳳”、“玉”,種種麗字,隻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種人間天堂般的繁華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下闋專門寫人。頭上戴著亮麗飾物的女子,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人,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隻見他在百千人群中隻尋找著誰——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麽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未曾離去!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到結尾,才顯出詞人構思之巧妙: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隻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就沒有任何意義與趣味。

    評價:

    《青玉案•元夕》素有“宋詞第一”的美譽,不僅詞作本身的華麗之外,更是因為詞中蘊含的情感如海浪一般層層湧來,衝擊著讀者的靈魂。而這種情感也正是本詞與趙玖靖康前同樣充滿華麗辭藻的作品的差異之處。

    首先從詞的表麵解讀,多認為是趙玖回憶起尚為富貴王爺時的東京往事,在某個上元節的驚豔際遇,同時也寫盡了上元佳節東京的繁華與宋朝仕女的奢華生活。後世文人多認為,僅憑借這一層對景色的白描,便足以立足宋詞一等。

    其次,詞中的景象再美,那也隻是存在於記憶中了。聯係到東京現狀,便是以極致的盛景稱托出極致的哀情。流亡三年的宋廷剛剛回到舊都,而原本接近一百五十萬人口的東京僅剩不到二十萬人,也已經數載不見花燈。兩相對比,故事越是難忘,如今國仇家恨的慘痛越是刻骨銘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