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玖趙官家

第三十五章 排名(2/3)

    而趙玖看完之後,回過神來,也毫不在意,隻是將此文交給了首相呂好問來看。

    呂好問一目十行,大略一看,略顯尷尬之餘卻也不由哂然:“臣焉能比晏殊、王珪?倒是許相公,凡都省庶務一應盡心盡力,辛苦維持……臣以為,其人雖不敢比範文正公之純美,卻也有一番憂樂天下之心;還有王樞相,自河北負弓相隨,久為陛下肱骨,多曆軍事,多經懸危,雖不敢比韓琦,亦可稱有斷了……這篇文章,到底是顯得有些刻薄了。”

    說著,這呂相公卻又將文章遞給了身側許景衡,並直接指出了那段。

    那汪伯彥、許景衡便是沒看,隻聽呂好問言語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卻是一麵去看原文,一麵想著如何謙讓和維護同僚。

    不過,不等這二人開口,坐在案後的趙官家便連連擺手,幹脆直言:“朕也不瞞幾位相公,一開始朕看他言辭勤懇,言之有物,更兼萬字長篇一氣嗬成,本意點他做狀元,後來看到他這般輕視當朝宰執,卻也不能容他如此放肆……若這般人物做了狀元,文章再貼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誤會?降到一等最後一名吧!”

    呂好問等人見到官家如此直白,麵麵相覷之餘也不好多言……實際上,殿試的規矩便是‘美’與‘刺’,講的便是寬宏大量,連犯了忌諱這種明顯錯漏之人都隻是降等到第五甲,何論是這般人?

    而既然不能降等,那便隻能放在第一甲最後一名了。

    而這,已經表明了官家對宰執們的維護態度了。

    於是乎,既然天子、宰執共同議定,此人乃是今朝殿試第五名,那在場禮部官員便不再猶疑,直接打開糊名,謄抄名榜……卻是一個喚做胡銓的吉州人。

    沒錯,這裏必須要多說一句。

    眼下宋代殿試排名是五甲製度,不是後來三甲製度,而且如今第一等共有五個名額,從第一名到第五名都是第一甲。

    這是宋代進士科加殿試大擴軍的典型後果。

    實際上,這年頭榜眼都是有兩個的,因為第二名和第三名在貼出的榜單上正好居於狀元左右,所以才得名榜眼……要是隻有一個,那叫獨眼龍。

    至於探花,也是指進士中最年輕、俊氣的兩人,跟殿試後的慶祝活動有關係。

    而所謂狀元、榜眼、探花專指前三人,並不可靠,隻能大約猜度,應該是從明代三鼎甲製度確立以後才形成的風俗。

    那麽換句話說,趙官家到底是小心眼發作,看到那個什麽‘祖宗’之後,心裏不爽,把人家胡銓從第一挪到第三,最後給挪到第五去了。

    不過,不得不說,胡銓的殿試文章實在是太出位了,此篇之後再看其他文章都顯得索然無味。

    實際上,待到下午時分,隨著六百零二篇文章盡數送達,一眾準進士或忐忑或自信出西華門而歸太學,眼瞅還得再等幾日放榜,卻不知這邊皇儀殿內,大宋皇帝和宰執重臣們早已經從簡從速得了大略結果。

    畢竟嘛,五甲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為進士及第,第三等地四等為進士出身,第五等為同進士出身。

    先分等再排名就是了,因為除了前五名外,本身排名其實也不是很重要。

    其中,嶽飛被選在了第三等靠前位置,也就是六百人中一百多名的樣子,算是取了一個靠前的進士出身;而曲端卻是入了第二等後半截,得了一個進士及第……

    趙玖大約一看,便曉得是怎麽回事了,這跟內容無關,卻是跟文章引經據典,是否緊扣儒家經義有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