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2001章

第2001章 或許時間還來得及,武清縣的大牢竟然不在衙門內。這就給了錦衣衛機會,至少從武清縣衙門慘死的官員身上來看,他們剛剛被殺不久。 西南方向的大牢並不難找,秦茂生翻身上馬,帶著錦衣衛往大牢方向疾馳。 然而,等他們到了衙門大牢附近的時候,不由得又是心中一寒。看樣子,他們似乎又是來遲了一步。 因為在大牢的門口,兩名獄卒已經橫屍就地。隻不過,他們身上還在不斷的冒血。 而大牢內,似乎還有一陣乒乒乓乓的打鬥聲。秦茂生一驚,登時跳下馬來:“快!” 錦衣衛們訓練有素,紛紛跳下馬去,直衝進了大牢。牢內,也是一樣的景象,幾個獄卒都被敵人給殺死。 到了牢門口,就能聽到裏麵還有慘叫聲以及殺戮的聲音。眾人懸著的心,再次的心中一喜。 這說明,大牢內的敵人尚未逃走。這次,讓他們一個都跑不了。 手持繡春刀的錦衣衛,互相配合著衝了進去。三三製,錦衣衛也學會了這樣的防守隊形。 所謂的牢獄之災,蹲大獄不僅是刑罰,也被推到道德仲裁的最高層級,違法帶有極為強烈的道德羞恥性。 這種體驗沉澱在文化認知裏,直到現在很多中國人對法院傳喚、打官司都難以習慣,感覺丟人;更莫說被定性、判刑後關進牢獄。 “牢”字甲骨文寫法裏麵是個“牛”字,外麵象養牛的圈;後泛指一般養牲畜的欄圈。 我們所知的“亡羊補牢”,就是這個意思。 “牢籠”的詞義就有些過渡的意味了,本指關牲畜的四周攔圍起來的小圈,漸漸的也可引申為關人的地方。 大牢素來都是統治階級懲辦犯人的地方,古代大牢,那才真算得上是暗無天日。 封建時代外儒內法,牢獄文化被塑造成一種威懾,甚而成為統治的利器。 社會的懲戒教化完全是法家式的,一個人若是進了牢獄,一輩子就完結了,家庭主要成員進去了,這個家庭就完了,其他成員也會被社會歧視。 北宋時期最為盛行刺字,比如說水泊梁山的好漢們,都是被刺了字的。犯人要在臉上刺字,或直接烙印,羞辱標記隻要你活著,一輩子都得標記。 縣級衙門的監牢一般建在縣衙西南側,俗稱“南監”,府衙就不一定有監牢設置在內了,再往上的監獄就單獨建築了,每個州縣衙門建置的監獄,一般都在州縣衙門的西側,一進衙門大門往左就是監獄的大門。監獄位置的選擇不是隨意定的,而是有一定的講究和規製。尤其是對講究天文、風水的古人來說極其重要。 像是武清縣這樣的縣衙,竟然有了州府衙門的編製,將大牢建在了衙門之外。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給了錦衣衛們營救的機會。 錦衣衛衝進牢內不久,便傳來了乒乒乓乓的打鬥聲。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的秦茂生自然也不敢怠慢,持刀衝了進去。 衙門內的許多牢門已經被打開,而打開的牢門內,裏麵的犯人早就被殺死了。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