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973章(1/2)

    第1973章

    為了普及文化教育,朱慈烺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國庫充裕,賦稅一再減免。

    可也不能無故減免,百姓的賦稅減輕固然是好事。對於百姓們來說,隨著糧食的高產,家家戶戶都有存糧。朝廷的賦稅甚至於到了三十稅一,也就是說一個家庭收入三萬斤糧食的話,隻需要繳納一千斤給朝廷。

    即便是這樣,朱慈烺還是一再減免。比如說,適齡兒童入學,可全部減免一切費用。還有就是,如果家中有孩子到了適齡入學年齡而沒有入學的,賦稅加倍。

    對於百姓們來說,若是不讓孩子上學,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於是,他們便紛紛把孩子送去了學堂。

    學堂不再以四書五經為主課,而是更多的培養珠算、醫學、水利、科技等等各方麵人才,尤其是著重推廣《大明博物誌》。

    各地學堂的興起,長隆日報的發行,使得民眾的文化水平空前提高。如今的一個秀才,已經不是什麽稀罕事了。高中了舉人,方可有些門麵。

    可能有人會奇怪,即便是朱慈烺推廣的高產糧食作物能夠勉強解決溫飽。可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低生產力來說。如此低的賦稅,如何維持朝廷運轉的。國庫裏的錢,總不能憑空生出來的吧。

    還真不是,且不說西山玻璃廠如火如荼。各地已經興起了許多官辦玻璃廠,這東西生產成本低,利潤卻極高。

    此外就是露天煤礦的不斷開采,煤炭這種資源可以帶來工業革命。

    還有就是,海運貿易的蓬勃發展。海明王朝的海上艦隊,已經遠洋航海與各國進行貿易往來。大明的瓷器、絲綢和茶葉,在海外都是極為暢銷的稀罕品。海外各國貴族,都以擁有一件大明王朝的絲綢為榮耀。都以擁有大明王朝的瓷器來招待客人為榮,這使得大量白銀流入大明。

    以上這些,都是官辦的壟斷生意。給國庫帶來的利潤,空前的驚人。

    所以,朱慈烺根本就不會為錢的事發愁。反而,再因為國庫過多的錢財花不出去,而煩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