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904章

第1904章 群臣跪下:“太子殿下若不登基,臣等便長跪不起。” 朱慈烺擺擺手:“不可不可,你們這是陷我與不義。此事容後再議,容後再議。” “還請太子殿下登基為帝,臣等好行君臣之禮。萬歲,萬萬歲!” 朱慈烺長歎一口氣:“罷了罷了,你們總是逼著本宮做心之不願之事。這皇帝有什麽好,你們硬是要把本宮逼上來。” 朱慈烺決定登基了,群臣這才長舒了一口氣。然後,一起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吧,為什麽會有這麽扯淡的規矩。鬼知道是什麽時候傳下來的,凡是禪位登基的皇帝。按照流程,是要再三請辭的。 哪怕你是謀反,你是逼迫他人禪位。那也得再三請辭,接連三次拒絕。群臣上諫三次,然後你才‘勉為其難’的說:都是你們逼的,你們逼的。 我不想當這個皇帝,根本就不想。你們何必苦苦相逼,你們這是陷我與不義。 古代王朝的終結大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被暴力推翻,例如秦朝;二就是被權臣篡位,皇帝被迫將皇位“禪讓”出去,如漢、魏。禪位的皇帝都是傀儡天子,命懸人手,做皇帝做得戰戰兢兢,最後被迫禪讓皇位時,頒布的退位詔書,也是辛酸至極,這些詔書也是皇帝最後一份聖旨,詔書中第一會敘說自己無能,王朝氣數已盡;第二吹捧篡位者英明神武,深得民心,理應登上皇位;第三強調天命無常,君權天授,當歸有德之人,上天旨意不可違抗;最後拉出上古賢君堯、舜,表明禪讓是效法先賢。 話說周宣帝病逝後,繼位的周靜帝年幼,國丈楊堅攝政,掌握朝中大權。隨後尉遲迥等人反叛,結果都被楊堅鎮壓了下來。 靜帝“任命”大丞相楊堅為相國,晉爵為隨王,並且給他至高無上的權力:統轄百官,總理國家政事。為了讓戲演得更真實些,他還“備設九錫之禮”來請楊堅上任。 這個時候,所有的“竊國者”都會選擇以退為進的謙讓。楊堅是位智者,自然也不例外,他以“不敢當”為由進行了婉拒,表示隻能接受隨王的爵位。楊堅謙讓,周靜帝就堅持,幾個回合後,楊堅最後“不得已”才接受相國的封號。 周靜帝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楊堅的野心不單單是“相國”這麽簡單,終極目標是“皇帝”。於是,周靜帝三次請求,楊堅三次拒絕,最後一次,終於如願以償。 同樣的把戲,唐高祖李淵也玩過。李淵攻入隋朝都城長安,扶持傀儡皇帝楊侑登基,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義寧二年三月,楊侑和李淵遙尊的太上皇楊廣在江都被殺。楊廣是李淵的親表弟,二人從小一起長大。消息傳到了長安,李淵哭了,還哭得特別傷心。 後來李淵就想自己幹,楊侑隻能配合李淵演戲。楊侑按照禪讓的古禮,三次下詔求李淵接受禪讓登基稱帝。 李淵按照受禪的古禮,三次推辭,表示不願意接受禪讓。這套三揖三讓的把戲,魏王曹丕玩過,晉王司馬炎玩過。宋太祖趙匡胤,也玩過。 朱慈烺也未能免俗,義正辭嚴的推辭了三次。終於,勉為其難的坐上了皇帝寶座。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