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861章

第1861章 僅僅是遼東周邊百姓,就征繳了八萬石糧食。而且,在朱慈烺大軍糧草被燒掉的第二日上,征集的糧草,就已經在運往盤錦的路上了。 這就是國力的強大,隻有綜合國力上來了,明軍才能打得起這樣的消耗戰。而滿清,根本沒有能力與之抗衡的。 並不是說,大明的糧草征調能力有多變態。其實,在多爾袞燒掉營口和盤錦的糧草之前,關內的糧草依舊在源源不斷的北上。 究其原因,就是朱慈烺從來沒有把此次北伐當成輕而易舉的一件事。即便是燧發槍在手,即便是明軍有著先進的武器,朱慈烺依舊是小心謹慎。他北伐之初,其實就已經做好了消耗戰的準備。 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是傻子,滿清從黃台吉駕崩之後一直龜縮在自己的地盤上,絕不是良心發現。而是,一定在韜光養晦或者說一直在研究對付大明的法子。 不要以為明軍單純的擁有了燧發槍,就可以縱橫九州四海。那樣想,隻會大錯特錯。 不可否認戰爭的優勢,是向著武器先進的一方傾斜。可想要滅亡或者征服一個國家,絕不是單純的依靠武力所能解決的。 倘若真要如此,世界上第一支裝備燧發槍的軍隊,早已征服全世界了。 一開始大明的燧發槍並沒有太大優勢可言,隻要出現牛油或者豬油紙包彈。先是掏出紙包彈,有人為了圖方便直接咬開,倒一點黑火藥在藥池上當藥引。 火藥,一般都有一個牛角量杯倒入定量。然後把身下的火藥從前麵倒進去,然後紙包充當彈托,和彈丸一起塞進去。再拿通條導實,最後一步才是射擊。 盡管燧發槍是一大技術進步,可前膛裝彈的速度依舊感人。其技術性,有著很大的缺陷。 如果槍膛內有膛線,彈頭就會在穿過槍膛時產生縱軸自轉,使彈頭出膛後螺旋轉動飛行,通過陀螺儀效應保持角動量守恒增加彈道穩定性、有效射程和終端殺傷力。 彈丸在膛線的作用下旋轉,這與高速旋轉的陀螺運動原理是一樣的。當彈丸在膛內運動時,膛線就迫使它高速旋轉,並且在翻轉力矩的作用下,還以其質心為中心繞彈道切線作圓錐運動,使彈軸與彈道切線始終保持很小的擺動角,而不至於翻倒,從而保證了彈丸的穩定飛行。 問題是,以現在大明王朝該有的技術,根本你無法解決線膛槍的技術問題。 膛線帶給彈頭一個旋轉的陀螺效應以穩定彈道,從而讓子彈飛的又準又遠,但早期的步槍絕大多數都還是滑膛。 究其原因,線膛這種工藝對當時的加工技術來說非常複雜,昂貴的價格讓他根本不可能作為軍用製式武器。 而且當時大明王朝的冶金技術並不好,品控也沒有標準。線膛槍帶來的額外膛壓完全適合低成本的生產方式。 神機營的將士打仗還是以列陣為主,發射藥也都是黑火藥,打完之後煙非常大。這麽大一群人逐排放槍之後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麽,隻是死板的朝著大致敵軍方向打,精度這玩意在一堆煙裏頭還真沒那麽重要。 再者當時的彈丸都是從槍口裝填,線膛槍的彈丸從前邊塞進去比較費力,射速慢,而且膛線很容易被肮髒的黑火藥堵塞,導致彈丸卡在裏邊,甚至炸膛。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