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859章

第1859章 大明糧草的籌集速度無疑是驚人的,這一切都源自於朱慈烺在五六年前普及起來的新型作物。要知道番薯和玉米,對於以農耕為主的中原王朝,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度,直接造成了人口的爆炸。 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滿清的人口的大爆炸,與所謂的盛世沒有多大的關係。這一切,都是靠著這些農作物的結果。 雖然番薯玉米之類的作物,是在明朝引進的。可是真正從中得到好處的,則是到了清朝時期。也就是說,明朝種下的樹苗被清朝遮了陰涼。 縱觀曆史,陳振龍這一次把番薯引入中國後,產生了巨大的蝴蝶效應,直接導致中國的人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間接的對社會政治經濟各個方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那些鼓吹康乾盛世的家夥,著實可笑至極。清朝的人口曾經出現過幾次大幅度的增長,早在雍正十二年,清朝人口為2735萬,還處於正常水平。但是從雍正十二年往後7年的時間裏,清朝的人口突然增加到了14341萬多人,這是乾隆六年的統計數字,按照世界曆法是1741年,7年內人口增長超過了10000萬人。更可怕的是,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清朝人口已經是29696萬多人,比乾隆六年翻了一倍。到了道光十四年,幾乎又翻了一倍,成為40100萬人。這樣的一個增長速率實在是令人震驚。 這樣大幅度的人口增長,絕無可能是因為盛世的結果。縱觀整個華夏文明史,中原王朝曾經創造了多少璀璨的盛世王朝。可是,沒有一個盛世王朝會造成如此大的人口的爆炸。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明清時期農作物的普及。 番薯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引進,當時人們對番薯的需求並不大,番薯雖然有很強的飽腹感,但是吃多了會不舒服,而且消化的很快。在饑荒年代或許人們更多的會種植番薯,番薯相對來說容易保存和攜帶。 直到後來,聰明的漢人采用了多種方法。比如說,山東大地最先興起的用紅薯烙煎餅。這樣的煎餅完全可以作為主食,而且充饑耐儲存。上個世紀的老人依舊記憶猶新,地瓜煎餅依舊是當地的主食。 而朱慈烺,穿越過來的第一時間,就在推廣這些農作物。而且,是以皇權之力在推廣。到如今崇禎十九年,整整過去了六年的時間。 此時的整個大明王朝,農作物的普及基本上已經完成。其逆天的產量,早已解決了糧食危機。 而且,如今大明糧食產量,是連年遞增。百姓們知道了紅薯玉米之類農作物的超高產量,從最開始的推廣難,到如今的根本不用推廣,百姓們爭相種植。 這些農作物,可以說是渾身是寶。不管是花生玉米還是番薯,花生秧子可以作為冬天牲畜的飼料,花生殼可以作為柴火。玉米杆可以飼養牛羊,玉米苞衣可以做成蒲團之類的工藝品。 番薯更逆天,恐怖產量的番薯,根莖葉皆可食用。遇到災荒年間,紅薯秧子可以煮熟曬幹儲存。食用的時候隻需浸泡之後,然後放入雜糧蒸煮。 當年朱慈烺帶領十二團營平寇,糧草依舊短缺。將士們,就是靠的紅薯秧子雜糧飯,打敗了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 紅薯冬天可以放入地窖儲存,或者直接切片曬幹,曬幹的地瓜幹可以蒸煮食用。或者,用石磨磨成漿糊烙煎餅。這些,都是百姓們賴以生存的主食之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