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795章

第1795章 禪讓,是指統治者生前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禪”意為“在祖宗麵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 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前,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於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曆史上稱為“禪讓”。 唐堯傳位給虞舜,同時傳了允執厥中四個字;虞舜傳位給大禹,成為五千年治國的國家哲學。 人們世代尊稱堯舜禹為上古先王,堯舜禹相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可是,進入封建王朝之後,早已就人心不古了。在私心的作祟下,子承父業,成了最終的歸宿。 禪讓製是遠古時期人類最美好的品德,隻因為那時候的人們單純質樸。到了現在,人的智力開化了之後,這種現象自然就不複存在。 是人都有私心的,皇權的爭鬥尤其慘烈。為了皇位,至親亦可殺。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例子,在曆史上比比皆是。 甚至於皇帝退位,傳給兒子大多數也是被迫的。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逼迫老爹李淵退位。 作為千古名君的李世民尚且如此,更別提曆代別的帝王了。 我們總在說貞觀之治,卻鮮有人知道李世民時期的大唐,到底有多牛。 “貞觀之治”是封建治世的楷模。“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他在位的22年間,由於知人善任、銳意改革、輕徭薄賦、發展文化,使國內經濟一片興旺,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呈現一派民殷財阜的新氣象。 據說,國家的監獄常常是空的。貞觀四年,全國判死刑的隻有二十九人。社會秩序穩定,真的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程度。行旅往來各地,都不用自帶糧食,路上隨時會得到供應。連年農業豐收,一片國泰民安的景象。 偌大個大唐,居然全國隻有不到三十個死刑犯。這也從側麵反映出,大唐是如何的繁華穩定。 貞觀時期的國家版圖也相當大。李世民滅掉了東突厥、西突厥,穩定了對大西北的統治,再無外族侵擾之害。他還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番王鬆讚幹布,鞏固了西南邊 疆。當時與中國通使的國家有七十多個,強盛的唐朝成了亞、非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心。唐太宗被各少數民族首領稱為“天可汗”。 七十多個國家,都和大唐通使,他們都把大唐奉為天朝上國。大唐在這些異邦的心中,那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天可汗,這是多大的無上榮耀。而這個稱號,隻有李世民,也唯有李世民配得。 問題是,李世民這樣的有為之君,開創了我華夏民族空前輝煌的大唐帝王。他的帝位,就得來的不那麽正了。 李世民同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九人率兵埋伏於玄武門內,把守玄武門的主將常何也已被李世民收買,隻等在此地將上早朝的長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殺死。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