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792章

第1792章 對於火器,明朝還有一個巨大的貢獻就是火藥顆粒化。明朝火器其數量之繁多,至隆慶年間,達上百種。 比如說,趙錦侄子趙士禎。他發明的“火箭溜”、“製電銃”、“鷹揚炮”等,在當時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譜》、《備邊屯田車銃儀》等書,受到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高度評價。 還有萬曆年間的一個姓戴的,他曾經製造過一種火銃,外形看上去像是琵琶,火藥和鉛丸都貯藏於銃脊部位,這個銃設有兩個扳機,像一公一母連在一起,扳動其中一個,火藥鉛丸就會自動滑落到槍筒之中,隨即扳動第二機,以石激火,槍彈就噴發而出,按他的設計此銃可以連發二十八響,直到火藥鉛丸打盡為止。 趙士禎發明了一種迅雷銃,在萬曆二十六年給皇帝進呈的迅雷銃還隻能連發五彈,到萬曆三十年經過改進的迅雷銃就可以一口氣發射十八彈。 這個迅雷銃使用火繩或者燧石擊發,加上外罩後形狀也像琵琶一樣。最可貴的是,發射完畢後,它還可以作為冷兵器使用。長187厘米,重量卻隻有2.5公斤。 奈何,這個迅雷銃已經失傳。而寫下天工開物的宋應星,就在四處搜尋關於迅雷銃的記載,他們想著如何複原這種神器。 直到他們在爭吵中,看到了朱慈烺。 幾人一驚,紛紛跪地行禮。朱慈烺擺擺手,對著眾人說道:“都起來吧,畢懋康,讓本宮看看,你做的這個連發火槍,到底威力若何。” 畢懋康走上前去,將他想到改進火器的方法,給朱慈烺說了。 朱慈烺一聽便明白了,畢懋康就是采用類似於三眼火銃的方法,改進一下燧發槍。使得燧發槍能夠一次性,發射三次或者三次連發。 聽到畢懋康的解釋,朱慈烺隻好微笑著拍拍他的肩膀:“理論可行,可是並不實用。” 如果這話是湯若望說的,畢懋康必然一百個不服氣。可是朱慈烺說的,他便心服口服了:“還請殿下指點。” “一支燧發槍重十幾斤,若是做成三眼連發,誰能扛得起。即便是能使用,可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此沉重的武器用之不便,且無法急行軍。這東西可以做,僅限於少量裝備部隊,用以唬人尚可。” 朱慈烺一針見血,畢懋康一愣,隨即垂頭喪氣起來:“殿下說的是,下官怎地沒去想這些。” 朱慈烺安慰著拍著他的肩膀:“你們做的也著實不錯啊,本宮聽說你改進了燧發槍裝填子彈的速度,可有此事?” 一說起這個,畢懋康立刻又眉飛色舞起來:“回稟殿下,此事多虧了湯大人協助。下官想到,若是使用浸蘸油脂的麻布或鹿皮片包著彈丸,裝入膛口,減少了摩擦,不僅加快了裝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閉氣作用,精度隨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朱慈烺“嗯”了一聲:“這法子著實可行,著令三軍推廣,即刻推廣。” 戰事在即,朱慈烺等不得。他必須盡快籌集好糧草,然後北上被滿清一個狠狠的教訓。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