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779章

第1779章 乾清宮外的吵鬧聲,已經驚動了崇禎皇帝,崇禎拿著的筆隻好放下,冷冷的看著殿外。 陪同在側的王承恩暗叫不妙,殿外分明就是太子爺的吵鬧聲。這個太子,愈發的無法無天了。 乾清宮重地,沒經宣召就擅闖。朱慈烺,到底想要幹什麽。 要知道這是大明,明朝的宮規極其森嚴。不同於盛唐的開放,大宋的寬仁。明朝宮中規矩禮儀極其森嚴,稍有犯錯就會受到懲治。 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帝王之儀。這關乎著,皇家的尊嚴,無上的尊嚴。 這樣活著很累,可是為了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似乎有些人會樂在其中。畢竟,這就是皇帝。 明朝開國一大特點,就是規矩奇多,從皇室開始,吃飯穿衣住房,樣樣都有規定,一不留神就犯法,而宮廷教育的規矩,更是格外嚴苛。朱元璋出身窮人,自己沒讀過多少書,但顯然他很明白“再窮不能窮教育”的道理,明朝宮廷教育的規矩,基本都是他設立的。 開國皇帝朱元璋,確實是有幾把刷子的。不止是對於打仗,治國也有自己獨特的法門。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很顯然即便是識字,也必然讀書不多。於是,成為了皇帝的朱元璋便以身作則,虛心學習。 按《明史》的說法叫“令儒者陳說古人書義”,即身邊的文臣謀士給他講課,主要講曆史——曆代帝王打天下及治國的曆史,目的也很簡單,現學現用,什麽招數有用學什麽。 朱元璋最感興趣的人物是劉邦,學的最多的是劉邦,從待人接物到戰策謀略,好多都是有樣學樣。等著大明朝建國,當年給他講課的儒生,大多都成了明朝開國重臣,比如明朝首任丞相李善長,以及明朝首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大名鼎鼎的軍師劉伯溫。而這種戰爭年代的學習方法,也以製度化的方式保留下來,變成兩種貫穿明朝興衰始終的常用教育製度——經筵和日講。 “經筵”幾乎天天開,每天都召集文臣儒士前來,探討曆代治國的興亡得失。後來工作忙了,可“經筵”還是放不下,隔三差五就要開一次,不但聽別人講,更自己發表意見,探討的內容,主要是《大學》《尚書》《周易》《唐律》,不但探討學術內容,更古為今用,商討治國政策,明朝開國後許多律法的製訂,乃至教育,軍事,外交等製度的確立,都是這麽探討出來的。 不過,朱元璋的脾氣也是大的。他並沒有盲目的去崇拜儒家文化,而是對其中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就比如說,這個子曰。但凡是子曰的話,都是聖人之言。對於封建時代的人們來說,那就是金科玉律。 孔子自不必說,被封為孔聖人。而孟子呢,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這曰多了其實並不是好事,正所謂言多必失。雖然,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一些論述都得到了世人尊崇。 偏偏,孟子就有這麽一句,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就是這麽一句話,徹底激怒了朱元璋,朱元璋怒道:“如果這個老家夥活到現在,朕定然要砍了他。”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