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634章

第1634章 漢武帝末年爆發了震驚京師的巫蠱事件,使得當時的太子劉據一家被殺,隻有剛出世不久的劉病已因流落到朝廷的監獄裏,由於得到丙吉的力保才得以幸免。 漢武帝過世之後,漢昭帝繼位,昭帝年紀雖然很小,但非常聰明,從所處理的幾件事情表現出了和年齡不相稱的政治才能,很具有明君的潛質,然而可能是因為昭帝是在武帝六十多歲才生的,從小身體不好,沒多久就病逝了。 而此後霍光等大臣擁立的昌邑王十分荒唐,沒多久就被廢掉了。這時候,霍光等大臣遇到了難題,西漢王朝麵臨著找不到合適繼承人的危機,漢昭帝沒有兒子,而漢武帝其他幾個兒子都不大適合做天子。 由於有了昌邑王的例子,大臣們對於擁立皇帝十分謹慎,在得知武帝流落在民間的曾孫劉病已好學多才,操行節儉,慈仁愛人之後,決定擁立這位在民間成長的皇曾孫為天子。 這是中國曆代帝王登基中最為戲劇性的一幕,也使得劉病已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由於長期的民間生活,加上曾在牢獄裏住過,使得劉病已深知百姓疾苦,在其登基後,除了繼續奉行武帝末年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外,還采取了很多有利於百姓的政策,特別重視照顧鰥寡孤獨之民,還擔心地方官員有所隱瞞,親自派遣使者到各郡國親自了解基層百姓的情況。 如果某地遇到天災,主動免除那裏當年的賦稅,並派遣使者到此地督促當地官員開倉賑災,並貸糧種給貧民做來年的生產。漢宣帝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稱農業為"興德之本",到宣帝初年的時候,流民基本都回到故土,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米價跌直西漢開國以來最低值,人民生活富足,社會安定。 在全國範圍內,宣帝繼續推行武帝開創的選拔人才的舉孝廉製度,使得這套卓有成效的選拔人才製度繼續完善。大力推行德化與賞罰引導並舉,教化百姓,尤其注重對百姓孝道觀念的培養。 "霸王道雜之"是宣帝的治國思想的簡要概括,反映了宣帝敢於突破陳規,博采群長,勵精圖治尋找治國道路的精神。宣帝統治期間,四海安平,政治清明,百姓守禮,國富民強之升平景象超過當年的文景之治。 對內,致力於整頓吏治,強化皇權,任用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考核臣下;設置治書侍禦史和廷尉平,審核量刑輕重;廢除某些苛法,維護法律正常行使;招撫流亡,假民公田,設置常平倉,蠲免和削減租賦,以此安定民生,恢複生產;於甘露三年下詔召集諸儒講論五經異同,親自稱製臨決。 對外,因匈奴內亂,呼韓邪單於歸附漢朝,消除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設置西域都護,政令自此頒於西域,有利於發展西域生產和中原與西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黃龍元年十二月甲戌,劉詢因病崩於未央宮,葬於杜陵,廟號中宗。作為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賢君,統治期間,漢朝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最為強盛,史稱“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興”。 在以製定廟號和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王朝,劉詢與漢高帝、漢文帝、漢武帝並列為擁有廟號的四位皇帝。 朱慈烺能做的,就是想讓老爹經曆一下民間的百姓之苦。甚至於,朱慈烺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隻是,一直沒敢付諸行動。 這個想法就是,將崇禎皇帝扔在半道上,然後帶著人暗中保護觀察。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