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615章

第1615章 駱養性誠惶誠恐,急匆匆的跑了過來:“萬、老爺,您有什麽吩咐。” “全部殺了!”崇禎冷冷的說道,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還沒有人敢在他們麵前如此的囂張。他甚至還以為,這隻是個個例。 幾個衣冠楚楚的衙役,竟然膽大包天的敢到百姓家裏肆意的搶劫。這還了得,這幫衙役都該死。不止是衙役該死,雄縣的縣令更應該滿門抄斬。 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的駱養性,在得到崇禎皇帝的口諭之後。二話不說,帶著手下喬裝打扮的錦衣衛就要衝上去。 就在這個時候,朱慈烺閃出身來攔住了他們。 朱慈烺衝著駱養性輕輕的搖了搖頭,駱養性一怔,正猶豫間朱慈烺走到崇禎皇帝麵前:“爹爹,殺了這些人就沒了人證。且先留著他們,再做計較不遲、” 崇禎皇帝大怒:“還要什麽人證,朝廷的官員,個個該死!” 自從明朝建國起,明王朝的曆代文官們,就常見各種硬骨頭。碰上關乎國計民生的原則問題,哪怕品級低的小官,也常見硬懟皇帝,坐牢挨打全不怕。攤上北京保衛戰這樣的危難時刻,更是集體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禦外辱。 治國能臣也是輩出,雖說朝堂爭鬥不少,大多數閣老尚書,都能分得了輕重負得了責,比如夏言掐張璁,張居正撕高拱,彼此別管多大仇,國家大事也絕不拆台。大明王朝的輝煌中興,就是這些負責任的政治家扛起來。 但是到了崇禎時期,這些高風亮節的臣子們,則個個成了軟骨頭。 滿朝的士大夫精英們,除了忙著互相算計拆台,就是遇事慌忙躲貓貓,氣得亡國前夜的崇禎,喊出“諸臣誤我”的遺言自盡。而後,士大夫們卻又毫無壓力,撒腿就去找李自成農民軍賣身投靠。如此集體下作的表現,正如當時大文豪馮夢龍那句怒罵:“尚何麵目偷生於天地間” 嘉靖年間文學家何良俊回憶說:明朝前期的官員,深受理學教育熏陶,從來看淡財富田產,最重氣節名譽。就算在鬆江這樣的富庶地區,當地周氏曹氏蔣氏這樣世代官宦的名門,生活水平也就中等人家等級。誰要敢做官時貪圖享受經營產業?必然會被集體鄙視。那時士大夫們的剛正表現,正是這清廉自守的信仰支撐。 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高風亮節的官員們,也都徹底的被腐化了。千好萬好,不如白花花的銀子好。高風亮節算個屁,兜裏沒錢,再如何的講究氣節,別人也隻會嗤之以鼻。 本來吧,嚴嵩倒台,經過高拱張居正等改革家的鐵腕整頓,以考成法等嚴格律令,將明朝官員們嚴格監管,也成功一掃嘉靖年間的齷齪風氣,有了“隆萬中興”的輝煌。 但張居正過世後,有蹦出來個萬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皇帝不上朝,明王朝的行政效率,卻是嚴重減速,所謂的嚴格監管,當然也成了浮雲。既然國家大事歇了業,當年追求清廉報國的官員們,這下當然瞪圓眼睛撈好處。 萬曆皇帝“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以至於朝中大臣每天在朝堂上都無事可做,隻能數日影捱日子。後來提拔起來的內閣大學士,多年來都不知道萬曆皇帝長什麽樣子。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