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613章

第1613章 去雄縣看看,看看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直覺告訴朱慈烺,雄縣那邊是出了大問題的。 登記造冊的人口是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人,繳納賦稅的僅有五萬零六人。 之前是絕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自朱慈烺平寇之後,朝廷開始一方麵打仗,一方麵又開始安置這些流民。 如何安置,說白了就是打破之前大地主侵占的土地,進行重新洗牌。 從某一種角度來說,流寇的肆虐未必是壞事。它可以使得大地主們集中的財富,重新分配。 若是沒有李自成等人的作亂,朝廷想改革。既然動了那些大地主們的利益,他們肯定決不罷休。為什麽曆史上的數次變法改革,到最後都大多以失敗而告終。 就是因為改革觸動了他們的利益,凡是改革派最後的下場都不太好。 大家都知道,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獎勵耕戰,實行軍功爵製”為平民進入上層打通了通道,使秦國欣欣向榮,日益強大。但卻打破了延續幾百年的貴族的世襲製,因此得罪了貴族勢力。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間,獨攬軍政大權,使秦國內部權力鬥爭激化。 因此,在秦孝公死後,公子虔等貴族勢力便羅織罪名,誣其謀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騙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 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於,發動邑兵攻打鄭縣。秦惠文君派兵征伐,結果商鞅在彤地失敗戰死。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眾。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家。 商鞅就是個最好的例子,除此之外還有王安石變法,是發生在宋神宗時期的改革,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麵的一場政治改革運動。 再就是大明的張居正改革,張居正作為明朝少有的幾個權相之一,對於明朝的統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張居正改革的“一條鞭法”解決了明朝國庫不足的問題,使得衰弱的明朝有一次煥發了活力。 可是,曆史上這些變法都是褒貶不一。比如說商鞅變法,執行嚴酷。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 而王安石變法更是遭人詬病,王安石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等等。 至於張居正,一條鞭法雖然有利於增加稅收,但是也使得當時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有的甚至不得不賣地、賣兒女才能籌夠稅收的銀子。張居正改革最大的失敗,就是沒能解決藩王和土地兼並的問題。 別說是這些曆史上的變法人物,就算是朱慈烺自己,想要解決藩王和土地兼並的問題,他也難以做到。 如果沒有流寇作亂,朱慈烺想改革大明王朝的弊政,不是說不可能。至少短時間不行,很可能會最終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種緩慢的過程,最終才能使得改革成功。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