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486章

第1486章 作為滿清的第一漢臣,文臣之首的範文程忘記了自己的祖宗,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效忠滿清身上。 可是,黃台吉每次出兵都屢屢受挫。他深知軍事機密的重要性,是以,三軍出征前,就連那些王親貝勒都不知道自己的意圖。 比如說,黃台吉繞道蒙古取兵陝西的計策。軍中上下無人得知,就是為了防止泄密,直到大軍出征黃台吉才告知三軍。 即便是這樣,當黃台吉打到蘭州城的時候,朱慈烺還是帶著援兵趕到了。最終,黃台吉功虧一簣,隻能撤兵回師。 在回盛京的路上,一路被朱慈烺的虎賁軍吊打。直打的黃台吉毫無還手之力,鬱鬱的好不容易回到了盛京城。 朱慈烺即便是再厲害,即便他是諸葛亮轉世,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目的地是蘭州。就連軍中的那些武將,自然也是猜不透自己的心思。 除了範文程,範文程看其實確實對自己忠心。黃台吉熟讀三國,知道曹操麾下有一個主簿楊修。“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 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裏,這家夥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 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這便是關於雞肋的典故。 但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們,都知曉楊修被曹操殺掉的前因後果。楊修才思敏捷,聰穎過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曠,得到曹操賞識器重,成為魏王曹操的重臣。 在發生了闊門、一盒酥、曹操夢中殺人、吳質等事件後,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後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曹操在漢中戰事中,以“雞肋”罪名誅殺楊修後厚葬,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藉其親屬。 楊修之死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寫得詳實生動,讓人看不出曹操謀殺楊修的蛛絲馬跡,而是秉公處置“雞肋事件”,按律斬了楊修,嚴肅軍紀,做得即天衣無縫,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隱患,解除了後顧之憂。 楊修,做為封建時代的一名謀士,堪稱中國古代典型人物。其才華學識出眾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斷、預見丞相曹操心理活動方麵,也是相當準確迅速敏捷的,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楊修也正是因為這種先期預見的準確,才為此丟了性命。 楊修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雖然了如執掌、洞悉見底,做為曹操屬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殘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他誤認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備班師回朝,這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範例。 範文程,就是下一個楊修。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