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423章

第1423章 崇禎皇帝魔怔了,他取消了朝會。因為太知道今日的朝會定然波濤洶湧,成國公朱純臣他們肯定會向自己開炮。逼著自己,下詔急召太子回京。 僅存的理智告訴崇禎,不應該這麽做。大明王朝中興有望了,十二團營兵峰正盛。正可趁此滅掉張獻忠,徹底絕除流寇之患。 可是,腦海中又有一個聲音在呼喊:清君側、清君側... 崇禎皇帝在乾清宮來回的踱步,嘴裏不住地喊著;“清君側,清君側。”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並不因為你是一個明君,在麵對皇權的時候就會顧及到親情。唐太宗李世民是公認的明君,可他得位並不怎麽正當。 別的不說,成祖皇帝朱棣,自己的老祖宗不也是... 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是西漢初年,漢景帝年間。禦史大夫晁錯向皇帝上書,建議削藩,為漢景帝所采納。 而當時的各藩國中,以吳、楚的實力最強,吳王劉濞為了保住自己的實力,糾集了包括楚國在內的七個藩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漢景帝為了平息叛亂,隻好將晁錯殺掉,但叛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唐安祿山在天寶十四年,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叛亂後稱帝,後被其子謀殺。 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後,他年輕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史稱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的削藩建議,著手進行削藩。 而盤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對此極為不滿,他打著“誅齊黃,清君側”的旗號攻入南京,自立為帝,年號永樂,即明成祖。後來成祖一脈代代相傳,傳到了崇禎皇帝這一代上去了。 祖上的皇位都是這麽來的,此時的兒子再給自己來個清君側,又有什麽不可能的呢。 重要的,此時天下百姓還有滿朝文武都傾向於太子。所有人都把太子爺當成了救世之君,太子爺朱慈烺儼然成了大明的救星。 而崇禎自己呢,雖然沒有人敢說崇禎皇帝的壞話。就算是有,崇禎皇帝也不知道。 大明在崇禎手裏隻有越來越爛,在太子手裏卻中興有望。相比之下,崇禎皇帝明顯的慌亂了。 早朝取消,臣子們隻能悻悻而去。成國公朱純臣和兵部尚書張縉嚴為首的集團,還想著繼續上書麵聖。可也被執勤太監無情的拒絕,萬歲爺拒不召見。 奇怪的是,接連三日,崇禎皇帝都借故推遲上朝。而且取消早朝也並沒有提前通知,每次都是等群臣一大早到了皇極殿外的時候,再由太監出來宣召。 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了,朱純臣和張縉嚴一合計,這樣怕是不成。於是,一個大膽且邪惡的計劃,在二人心中醞釀。 “成國公啊,你說萬歲爺一直拖著不肯上朝,這樣下去終究也不是個事。咱們,是繼續等下去麽?”張縉嚴問。 老謀深算的朱純臣想了想,搖搖頭:“不,夜長夢多。咱們,還需再給萬歲爺添一把火。” 張縉嚴一怔:“火?” 朱純臣點點頭:“火,現在萬歲爺最需要的就是一把火。隻要咱們吧輿論點燃起來,就可以事半功倍。” “怎,麽、點燃...”張縉嚴又問。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