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386章

第1386章 其實也不盡然,即便是再垃圾,打仗都是磨練出來的。在和明軍的交鋒之中,李自成也學會了不少經驗。 比如說,後來的注重軍事訓練。軍隊在戰爭間隙,就要考核騎射,從早到晚方止,以考核促進士兵練武。臨陣,騎兵列為三重,名“三堵牆”,衝殺不得反顧。如戰不勝,騎兵佯敗,步兵拒戰,而騎兵繞出敵後或翼側進行圍攻以取勝。攻城時,晝夜三班,輪流不止,以騎兵布圍,步兵強弓、鳥銃連發,使守城人不敢外視。然後或用雲梯、洞車登城,或人戴鐵胄,蒙鐵衣,拿斧錐等工具輪換鑿挖城磚,三五步留一土柱,逐漸深入。待柱倒城可塌時,或用粗繩栓在土柱上,眾人齊拽,柱倒城塌,或以火藥填入內,引線導出,藥爆城崩,軍隊攻入。史稱李自成善攻,不用古法。 還有不斷總結經驗。在奪取開封的作戰方法上,李自成就在不斷總結經驗。 加上明軍實在不堪一擊,李自成逐漸的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然而,李自成的這些戰術,畢竟相對於朱慈烺來說已經太過古板。這些湘口關大決戰,李自成依舊是萬年不變的人海戰術。這種戰術也不能說是不好,可麵對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時候,弊端盡顯。 朱慈烺采取的是步騎結合的戰術,用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戰術,糅合適合明軍的方法。十二團營,騎兵左右兩翼包抄,步兵中間硬扛。 李自成布置長蛇陣,這陣法是他對付官兵的得意之作。可惜,朱慈烺很快就洞悉了他的弱點。 “杜忠仁、王玉瑋、孔祥鑫為右翼迎戰,展雲鵬令狐雲龍,你二人帶虎賁軍鱗次列陣與流寇隊尾薄弱處,待機而動,不可輕易出擊。剩下的,都給本宮壓陣。” 湘口關,幾乎是李自成與吳三桂在一片石的翻版。一片石大戰。根據清、吳雙方的約定,首先由吳三桂率領所部和李自成大軍作正麵交鋒,當戰鬥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刻,清軍突然從陣後繞出並向李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李自成事先對清軍入關毫無準備,加上連日作戰,李軍士氣已處於再而衰的境地,雖然拚命搏戰,最終抵擋不住清、吳兩軍的聯合攻擊,遭到嚴重的損失,劉宗敏負傷,農民軍死者數萬。農民軍失利後,李自成被迫率餘眾西走。 隻是,朱慈烺命令揚威營都督王玉瑋﹑振威營都督孔祥鑫兩營的兵力加上杜忠仁部與李自成正麵交鋒。這是極其凶險的,一旦他們扛不住李自成的進攻,朱慈烺很可能會麵臨大敗的局麵。 可朱慈烺相信他們,從一路平寇的戰果來看,十二團營除了虎賁營之外,就屬王玉瑋的揚威營和孔祥鑫的振威營戰鬥力最強了。 這與他們的隻會將領有很大的關係,王玉瑋與孔祥鑫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足以位列名將之列。 至於杜忠仁,朱慈烺一直都很看好他。他的水師臨時改為步兵,一並參加這次湘口關圍殲之戰。 雙方一交手,便殺紅了眼。 流寇們知道,他們不殺出一條血路,等待他們的隻有滅亡的命運。而明軍官兵窮追不舍,流寇們都打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氣。 孔祥鑫他們也知道,若是他們扛不住流寇們的攻擊,太子爺全殲流寇的計劃就會破產。是以,三人都是豁出性命,官兵無一人後退。 杜忠仁手持大刀身先士卒:“洞庭水師有進無退,給我殺!”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