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1354章

第1354章 朱恭枵一怔,不知為何,太子爺對這個家丁會如此上心。好在女兒的氣色逐漸好轉,算是救回來一命。 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低血糖竟然會到致命的嚴重程度,若不是朱慈烺恰巧遇到這事,這個新鄭郡主很可能就沒命了。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庸醫,害死了多少人。有人說,庸醫害死的人,比江湖仇殺殺掉的人還多。這件事,接近於真實。 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 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代封之為佑聖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國王及府州縣守令主之。 城隍廟,明太祖此舉之意,“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 而開封城的這座城隍廟屬於新興興建,說起來,這其中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實際上,這座處於開封城城西的城隍廟,起先並不是一座廟。而是,一座生祠。 沒錯,祠堂一般是死後興建。或者的人,興建的叫做生祠。而能夠修建生祠之人,必有相當大的威望才能配此殊榮。 明代時,滕縣百姓為紀念在當地為官清廉而即將去燕京赴任的趙邦清,為他修建了生祠,“黃童白叟,羅而拜之”。 而天啟年間,權閹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擅自把持朝政,權傾天下,許多諂媚者抑或是畏懼其氣焰者,為他立生祠。 天啟七年五月,國子監生陸萬齡上書,稱魏忠賢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因為“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而忠賢誅東林”。天啟七年四月,袁崇煥與兵部尚書閻鳴泰上奏,稱頌魏忠賢的功德,並要求在寧遠、前屯兩地為魏忠賢修建生祠。 其後,魏忠賢生祠“幾遍天下”,“每一祠之費,多者數十萬,少者數萬”,且“剝民財,侵公帑,伐樹木無算”黃運泰造生祠迎塑像時,“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將吏列班階下,拜稽首如初”。顧炎武曾感歎:“今代無官不建生祠,然有去任未幾,而毀其像,易其主者。” 當時,可以說整個大明都在掛起一陣為魏忠賢興建生祠之風。其中地方官吏為拍馬屁互相攀比,魏忠賢的生祠建的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奢華。 開封城這座城隍廟,原先就是魏忠賢的生祠改建而來。 大明全國各地為魏忠賢興建生祠,耗費無數錢財。開封城也不甘示弱,當時開封府的知府也是在城西為魏忠賢大肆修建了生祠。 後來魏忠賢倒台,崇禎皇帝下令拆除全國各地為魏忠賢興建的生祠,開封城的這座生祠也在其中。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