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240章

第240章 苟二哈立刻打了雞血一般興奮了起來,充分的發揮了他拆家的本事。作為一個國丈,家大業大的周府占地甚廣。東廂房、西廂房、前廳、後堂、東院、西苑,各處院子的窗戶和木門,很快被苟二哈給拆了個幹淨。 西山來的幾個工匠,還有府上的幾個家丁,配合著給苟二哈做了下手。丈量好門窗的尺寸,眾人開始拿著木尺,用瓷器作坊使用的那種金剛石,小心翼翼的在玻璃上一劃。然後幾人一起,輕輕一掰,玻璃應手而斷。 沒有鐵釘,好像這個時代的木匠極少有人使用鐵釘,木匠們使用最多的是榫卯結構。雖然這個時代早有鐵釘,是鐵匠打出來的鐵釘。不是圓的,而是一種立方體,而且個頭很大。 苟二哈在給周府的門窗上按裝的玻璃,都是用木條和膠水固定的。 沒錯,木工們早就有了膠水。隻是這種膠水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膠,古人木匠用的是一種叫做魚鰾膠的東西。 製作魚鰾膠其實也很複雜,選料要講究,他們一般用米魚鰾來製膠,這種魚鰾粘度特別大。首先將幹魚鰾放入溫水中浸泡兩天至柔軟,泡軟之後切成細小的碎片。 然後,再將魚鰾加適量的水放入鍋內蒸兩炷香的時間。待魚鰾變的軟爛後趁熱放在砧板上捶打,砸膠的過程中魚鰾溫度免不了降低,此時需要再放入鍋中加熱後拿出來繼續砸。反複多次後,等魚鰾已成為黏稠的膠狀時,砸膠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此時需要將魚鰾放在濾網上一邊加熱,一邊擠壓取膠,此時濾出的膠已可以當場使用了。 這種純天然綠色無汙染的魚鰾膠,不僅顧及到構件與膠水之間的粘性牢固,而且由於魚鰾膠還具備良好的物理伸縮特性,使得凝固後的魚鰾膠水能夠伴隨榫卯結構、迎合春夏秋冬的木質膨脹收縮而同步伸縮變動,形成一種彈性鉸接,不會因為單純的硬性鉸接撕裂傷害到家具木材榫卯結構。 明清古典家具的榫卯結構在這種彈性結合狀態下可以按照構件組合安全地拆卸和組裝,不影響紅木家具的整體結構和單件材質膨脹與收縮變化狀態的穩定性。 而且這種膠水的神奇之處在於,魚鰾膠作為榫卯結構的輔助,就可以拆卸,可以修補。不像後世的化學膠,粘上後打開難,甚至打開時出現家具破裂現象。 這是因為魚鰾膠用冷水無法潑開,需經過熱水泡才會化開,而乳膠遇冷水即開。用魚鰾膠製作的古典家具壽命長,比單純的榫卯結構更加牢固、耐用。 因為魚鰾碾碎成漿後粘性很大,在砸魚鰾的後階段所需的力氣就非常的大,所以自古傳下一句好話:“好漢一天砸不了三兩鰾兒”。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尤其是那些工匠利用的榫卯結構,他們蓋一座奢華的,木製宮殿,甚至找不到一根鐵釘。這一點從紫禁城皇宮的建築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且,堅固異常。 隨著一扇扇的門窗被做好,苟二哈給這些略顯破舊的門窗重現刷了漆。等他帶著下人們將周府的門窗都安裝好了之後,整個周府簡直就是換了一座府邸一般,煥然一新。 原本有些昏暗的府廳,登時明亮了起來。尤其是大晴天,屋子裏更是光照充足。陽光順著門窗撒進屋子裏的時候,整個房間都明亮了起來。 就在國丈周奎在家‘偷梁換柱’的時候,紫禁城皇宮這幾日也沒閑著。所有的朝臣不再去皇極殿上朝,而是改成了別的宮殿。 有朝臣問明原因,宮人隻說皇極殿正在修葺,擇日開朝。 極殿本名奉天殿,明成祖皇帝永樂十八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時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俗稱“金鑾殿”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