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皇太子

第219章

第219章 被太子爺誇獎,劉來福感覺自己這些時日的辛勞都值了。更重要的是,他覺得這些植物,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是被自己一手帶大的。 這種巨大的成就感,才是來福最想要的,他得意洋洋的說道:“太子殿下,奴婢發現這個什麽土豆,土豆長得最快的。再過些日子就能收獲了,還有這個紅薯,也是長得最瘋狂的。奴婢按照您的吩咐,將一些紅薯嫩葉摘了熬粥,味道還真是不錯。奴婢鬥膽,還給懿安娘娘送了一些。” 這個紅薯,也就是地瓜可謂全身是寶。隻要是,作為一種經濟作物,紅薯耐寒耐旱耐鹽堿,廣泛分布與熱帶、亞熱帶地區。可以說,大明朝從南到北幾乎都可以種植。 重要的是,這東西有著極高的產量。而且,紅薯的根莖葉都可以食用。尤其是嫩葉,用來煮粥味道也不錯,而且采摘下來的嫩葉不會影響紅薯的生長。 其實,在大明萬曆八年的時候,紅薯就已經引進過來了。到現在,引進的時間已經整整六十年了。可如此高產的作物,為什麽依舊沒有普及開來呢。 這源自於這個時代信息的閉塞,還有官府的不重視。 萬曆年間,多年在呂宋即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同其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塊根作物,塊根“大如拳,皮色朱紅,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廣種耐瘠”。 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159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麵塗抹汙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農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 本來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地傳播。 然而,直到康熙年間番薯才引種道浙江,直到乾隆時期這些番薯才在官方的推廣下全國種植。有人說,滿清人丁大爆炸源自於番薯,其實不無道理。 而朱慈烺帶來的這種紅薯,則是後世經過培育的新品種。這種,比陳振龍引進的品種產量要高出一倍多。 不管曆史的真相如何,朱慈烺從來不肯承認所謂的康乾盛世。那不過是航海將美洲高產作物傳入中國,才有了滿清人口大爆炸增長。至於那位什麽康熙乾隆的,朱慈烺向來是嗤之以鼻的。 懿安皇後張嫣笑了笑:“來福給本宮送來的時候,本宮還頗有些猶豫。不曾想,此物嫩葉居然可食,如若能廣而種植,倒是為百姓做了件好事。” 朱慈烺笑笑:“大伯母,等這些紅薯收割之時,收獲更多。保守估計,這一畝地,能比幾十畝稻米的產量還要高的。” 張嫣一驚:“這麽多?” 朱慈烺點點頭:“是的,而且這紅薯味道還不錯。” 隻有劉來福哭喪著臉:“若不是懿安娘娘,奴婢辛苦種下來的這些東西未必能保得住的。” 朱慈烺大吃一驚:“怎麽回事。”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