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22章勝利前夜(1/4)

    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向華中局發出《關於發展蘇浙皖地區總的方針和部署》的指示:

    “我軍為了準備反攻,造成配合盟軍的條件,對蘇浙地區應有新的發展部署,特別是浙江的工作,應視為主要發展方向。”

    1944年12月,為了進軍東南,建立反攻戰略基地,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粟裕率部返回蘇南。

    1945年1月,新四軍第一師匯合原在蘇浙邊區的第十六旅和浙東遊擊隊,組成蘇浙軍區。

    8月7日,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在蘇南一分區部隊的配合下,在高淳發起東壩戰役,連續攻克東壩、狸頭橋、定埠等大小據點,全殲偽獨立十五旅兩個團,1800餘人,解放了蘇皖邊區多個市鎮,取得蘇南戰略反攻的第一個戰役勝利。

    8月15日,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在溧水白馬橋張家崗殲滅日軍30餘人、偽軍600餘人。

    八路軍、新四軍開展局部反攻,在蘇南地區,新四軍控製了廣大農村和部分城鎮和交通要道,南京周圍地區經常有新四軍活動,南京城內大小漢奸惶惶不可終日,紛紛尋路找出。廣大工人學生和市民群眾反日情緒更加高漲。

    8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蘇聯參戰後準備進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區黨委,“應立即布置動員一切力量,向敵、偽進行廣泛的進攻,迅速擴大解放區,壯大我軍,並須準備於日本投降時,我們能迅速占領所有被我包圍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下達命令:蘇浙軍區進占上海、杭州、蘇州、常州;第七師奪取蕪湖、銅陵;第二師占領南京、合肥、蚌埠……

    新四軍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獨立自主地開展了戰略大反攻,向根據地周圍一切敵占交通要道和縣城、集鎮發起攻擊。

    蘇浙軍區先後占領南京周邊溧陽、溧水、句容、高淳等10座縣城,以及包括南京近郊湖熟、秣陵關在內的大小集鎮100餘處。

    皖南部隊一度攻入蕪湖市區。

    與此同時,在江北,新四軍第二師和地方武裝配合,也在8月攻克六合縣城,並組建南京支隊,陳雨田任支隊長,沙文漢任政委,在劃子口渡江南下,攻占龍潭、棲霞山,兵臨南京城下。

    在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展開局部反攻的同時,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在淪陷區的工作由“主要是保存組織,度過黑暗時期”發展到在城市中發動廣大群眾,爭取偽軍警,準備武裝暴動。

    1945年3月27日,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政治部《關於偽軍偽組織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由於目前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廣大偽軍、偽警日益表現恐慌和動搖,我們應抓住這一有利條件,與可能對一切與我無直接和間接關係的偽軍,應普遍公開聯合他們立即反正,說明希特勒已經垮台,日寇死亡不遠,如果還不立即反正就快沒有時間和機會來為過立功和向民族悔過贖罪了……這種偽軍反正愈多愈好,但另方麵對某些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偽軍,特別對某些重要戰略地區與交通要道與我有關係的偽軍,則仍應采取隱蔽待機的方針,並要從各方麵去加強其內部的組織教育工作,以便將來配合戰略反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