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311章戴公山的傳說(1/5)

    林欣兒準備對已經投敵的漢奸張弼德的“和平救國第四路軍”①展開攻擊,消滅這支漢奸部隊。

    為此,她一麵收集情報,製定戰鬥計劃,一麵呈報新四軍軍部,請示行動方針。

    其實對漢奸張弼德的部隊,皖南特委和沙海根的沿江支隊一直在與之作鬥爭。

    1944年初,中共皖南特委決定將南蕪宣縣委改為南蕪工委,任命王文石為書記,金厚初為副書記,強日增為委員。

    王文石從特委帶來一支武裝小分隊到埭南圩和十連圩活動,南蕪工委以這個武裝小分隊為骨幹,成立了南蕪遊擊隊,揭開了南蕪地區抗日武裝鬥爭的序幕。

    南蕪遊擊隊成立後,首先在南陵太豐圩張村截獲南京偽蕪湖縣政府稅收人員的3支手槍。

    緊接著又在當天夜裏突然襲擊了偽宣城紅楊區太豐圩十甲任村的偽軍據點,繳獲長槍22支。

    南蕪遊擊隊兩次戰鬥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群眾,很多青壯年積極報名要求參加抗日隊伍,南蕪遊擊隊一下發展到80多人。

    隨著抗日武裝鬥爭的深入,新四軍沿江支隊第一大隊活動到了皖南,其中一部到達南蕪地區,並幫助南蕪遊擊隊拔掉了國民黨俞家埠反動據點。

    俞家埠坐落在南陵東塘鄉境內,村前(南)是一口大水塘,村後(北)是一條河,隻有東西兩條路可以進村。

    日軍占領蕪湖縣城後(今蕪湖市區),國民黨蕪湖縣政府和所屬武裝流亡到此,將大本營設在俞家埠。

    他們在村東西兩頭築起了一人多高的土埂作工事,縣警署大隊守在工事裏,另在不遠的許鎮駐紮了一個武裝分隊。

    可是這個流亡政府不思抗日,專門危害百姓,奸汙婦女,敲詐勒索,無惡不作,還與日本人勾勾搭搭,企圖投靠日本人。群眾恨之入骨。

    為減輕人民痛苦,掃除南蕪地區抗日鬥爭的絆腳石,1944年4月4日,沿江支隊派一大隊四中隊在南蕪遊擊隊的配合下,向固守在俞家埠的頑軍發起了進攻。

    根據俞家埠地形,我軍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俞家埠村,主力在東西兩頭。

    沿江支隊先在西頭架起一挺機槍,封鎖住敵人的大門,另一部從東對敵實施攻擊,南蕪遊擊隊在村子的北麵,隔河策應。

    戰鬥打響後,我軍組織的突擊隊迅速攻入村中,但遭到敵人的頑抗,敵我進行了激烈的巷戰。

    戰鬥持續了3個多鍾頭,敵人的主要火力點還未被拿下。

    為減少傷亡和節省子彈,同時考慮作戰時間過長可能日軍趁機來攻擊,我軍暫時撤出戰鬥,準備調整戰鬥部署後再行進攻。

    誰知敵人卻早已支持不住,就在我方撤出戰場之時,殘餘之敵趁機逃跑,我軍順利占領俞家埠。

    此次戰鬥,我軍共斃敵20餘人,俘敵30餘人,繳獲長槍33支,在俘虜中當場處決了罪大惡極的十連鄉反動鄉長陶良榘和叛徒查貴金。

    攻打俞家埠後,沿江支隊一部又在南蕪遊擊隊的配合下,在埭南圩同偽蕪湖保安中隊及偽綏靖隊一個排發生了戰鬥,殲敵70餘名,繳獲長槍30多支,機槍一挺,取得了新屋基戰鬥的勝利。

    正當南蕪地區抗日鬥爭勝利發展的時候,1944年4月,原國民黨一四四師師長張弼德率部投降了日軍,充當了可恥的漢奸。

    張弼德投敵後,將其主力進駐南陵城。不久,日軍又向南蕪地區進剿,黃墓、奎潭、王埂、西河等地又相繼建立了日偽據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